衣青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平安做的是空手套白狼,兩頭忽悠的工作。
在這之前,關於教育部的事,他只跟趙璨籠統的提過一點,其他人都絲毫不知。不過平安已經在皇帝面前似是不經意的踢過好幾次自己在準備一件事,只是還沒有頭緒,所以不能定下來。
之所以遲遲不開口,是因為平安知道,說出來的話,一定是會遭到反對的。
比如此刻,皇帝就擰起了眉頭,一臉沉重的看著手裡的計劃書。他比趙璨想的還要更深,自然知道一個全新的,新成立的部門,對於原本的朝廷結構是多麼大的衝擊。
整個大楚朝廷,除了那麼寥寥幾位中書宰執之外,便以六部尚書為首,皆可以預國事。皇帝商量軍國重事的時候,除了宰執們,也會召六部尚書入對。
可以說,這大楚天下,是由皇帝和這些人共同治理的。即使是皇帝,要做什麼事情,也繞不過他們。
而現在,在平安的計劃之中,教育部是於六部並列的部門。這也就意味著,整個大楚最頂尖的那一撥人,會多出一個來。
這分薄的實際上並不單是禮部的權力,而是包括幾位宰執和六部尚書之內所有人的利益!只不過其中禮部格外倒黴而已,因為他們的職權範圍跟教育部重複了。
所以一看到這份計劃書,皇帝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能答應。
然而在看到教育部長的人選時,他又冷靜下來了。
馮璋。
這個名字的分量有多重,皇帝是知道的。
他最讓皇帝看重的,不是他的才德有多高。因為皇帝也很明白,有才有德的人,未必就適合做官。就像傅彥,皇帝只是想把他豎起來當個招牌。從前徵召他,多半給的是知制誥,翰林學士承旨,還有各種加封的大學士之類的清貴職位。
馮璋卻不一樣,他知交遍天下,桃李滿天下,不少隱居的文人將他視作摯友,就連朝中不少大臣都跟他關係莫逆。最重要的是他早年做過官。
那還是先帝朝的時候,馮璋考中進士之後,外派做了一縣縣令,然後表現出了極為耀眼的政治才華。他每到一地幾乎都能被當地百姓奉為父母青天,治下簡直可稱得上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可惜的是,當時一位權臣忌憚他的才能,不遺餘力的對他進行打壓。當時還官卑職小的馮璋在政治傾軋中,不得不辭官回鄉,將一腔抱負都傾注在了治學之上,教書育人。這才有了其後桃李滿天下的大儒馮璋。
這樣一個人,一旦他願意入朝,所帶來的好處幾乎是難以估量的!
為此付出一個教育部長的職位,非常划算。甚至如果平安不提出這個計劃的話,皇帝覺得,自己恐怕也必須要給他騰出個位置來。
而皇帝的這種反應,也在平安的預料之中。雖然心裡還會有些顧忌,但皇帝不可能會拒絕這個結果,就只能接受自己的計劃書。
這就是平安的算計:他對馮璋和傅彥提起自己的計劃時,那兩個人可能根本沒想過,其實這個計劃,皇帝根本絲毫不知情吧?而得到了兩人的答覆,他再反過來將計劃書遞給皇帝,這兩人就成了籌碼之中最重的一部分。
根本無法拒絕。
半晌,皇帝嘆了一口氣,抬頭看向平安的眼神都不大和善了,“平安,你可是給朕出了個難題啊!”
“皇上聖明,一定會做出決斷的。”平安連忙獻上一記馬屁。
皇帝哼了一聲,倒也沒有追究平安的意思。首先根據平安的說法,他是在見到這兩位大儒之後,才突發奇想,要用這個還不成熟的計劃來打動他們,沒想到居然就成功了。
其次是因為這個代價,皇帝付得起。
皇帝之前雖然跟平安那樣說了,但其實對這件事沒有抱什麼期望。結果平安還真就做成了,對於他這份聰明才智,皇帝其實是很喜歡的。既然喜歡,自然就會偏心。就算心裡覺得平安膽子大了些,也並不以為意。
反正平安一心都是為朝廷、為自己辦事,不是麼?
成功說服皇帝之後,自然就是討要旨意。不過平安打算讓趙璨跟自己一起去終南山,也不能繞過皇帝。所以……還有比讓趙璨去頒旨更好的辦法嗎?
一般來說,給朝臣的旨意,是由禮部或者翰林院派人宣旨。但是如果對方身份夠高,比如宰輔一類,也會派遣重臣前往,以示皇帝的恩寵。
像馮璋和傅彥這個情況,本來派個重臣是很合適的。但是既然知道忠臣們很可能會對這兩人的出現不滿,皇帝就連旨意都不敢經過中書,又怎麼可能讓他們去頒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