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諫部門,那些勸李存向李標學習的諫官,李存才不僅不處理他們,還保護他們,甚至嘉獎他們。
另一個就是情報部門。
李標死後,李存又將武德司給收了回來。
這樣一來,李存手上就有了武德司、親軍都衛府、軍情處、忍者四大情報機構。
有了這無孔不入的四大情報機構,大乾王朝所有重要人員都在李存的監視之下,毫不誇張的說,他們在李存這裡絕對是一丁點秘密都沒有,就更別提他們平時表現得到底怎麼樣了。
總而言之,李存採用外鬆內緊的方式治理大乾王朝,使得大乾王朝很快便重新回到了正軌。
而隨著大乾王朝重新走向正軌,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很快便成立大乾王朝文武百官的關注的重點。
這件事就是,立儲君!
雖然李存看起來依舊非常年輕、有活力,但畢竟已經快六十歲了。
而且,李存生活相當不自律,每日仍然保持著夜馭女,並且其中至少有一個是初女的習慣。
這萬一哪天李存死在哪個女人的肚皮上,那時大乾王朝還沒有儲君,那大乾王朝可就有分崩離析的可能。
千萬別忘了,李存可是有數之不盡的兒孫。
關鍵,李存的這些兒孫充斥在大乾王朝的各個部門,有些還是有兵權的諸侯王,或是更有兵權的一方統軍大將。
這些人要是你爭我奪起來。
大乾王朝肯定會分裂。
到時候再想統一起來,可就是千難萬難了。
畢竟,誰都不相信,這世上還會再誕生一個李存。
所以,立儲君,成了大乾王朝的頭等大事。
於是,在李標駕崩了整一個月這天,陳公輔當庭諫言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國亦不可一日無儲君,請陛下為國為民謀深遠,為我大乾立下儲君。”
有了陳公輔帶頭,一眾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全都開始諫言,請李存為大乾王朝立下儲君。
不過——
在這個過程,也有不少人開始夾帶私貨,言皇太孫李允炆天資仁厚、親賢好學、溫良恭儉讓,求李存立李允炆為皇儲。
而且,這些人還拿出來了“立長不立幼,傳嫡不傳庶”這個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原則,請李存立李允炆為皇儲。
按照目前的情況,也就是李存的嫡長子李標英年早逝的情況,如果按照“立長不立幼,傳嫡不傳庶”這個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原則,李存只有將自己的皇位傳給兩個人,才最符合這個原則。
第一個就是傳位給方百花為李存生的次子李棋。
第二個就是傳位給皇太孫同時也是乾太宗李標的嫡長子李允炆。
李棋其人,吃喝玩樂、琴棋書畫、蹴鞠鬥雞樣樣精通,就是問不成無不就,他就是李存的兒子中最典型的混吃等死型別,而且他本人也沒有當皇帝這麼高的志向。
可以說,所有人都放棄了李棋。
而李允炆崇尚儒家仁政之說,他和他的顧問們致力於提倡文官統治大乾王朝,並不喜歡李存定下的文武分治,有恢復宋朝時期制度的苗頭。
這樣的李允炆無疑得到了大量文官的支援。
而文人向來掌握著輿論。
有這些文人為李允炆背書,再加上李允炆符合“立長不立幼,傳嫡不傳庶”這個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原則,李允炆當皇儲的呼聲相當高。
有多高?
有人一提出來請李存立李允炆為皇儲,朝堂上竟然有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大臣附議。
這要是一些一般沒見過世面、或者軟弱的皇帝,很可能就會順勢立李允炆為儲君了。
可李存卻連神色都沒變地一指自己頭頂的“正大光明”牌匾,說道:“朕已然立下儲君,就在這塊牌匾後面,若朕哪天突然駕崩了,你等一同從這裡取出朕的遺詔照辦即可。”
一眾隱隱都有點“逼宮”之勢的文武百官萬萬沒料到李存會來這一手。
話說,這些文武百官之所敢這麼逼李存立李允炆為皇儲,不是因為他們膽肥了,也不是因為他們不畏懼李存這個千古第一帝,只是因為他們有“李存已經‘老了’,就該立皇儲,免得李存突然駕崩,大乾王朝會因為群龍奪位而分崩離析”的大義。
不然,就是借這些人一萬個膽子,他們也不敢逼李存立李允炆為皇儲。
結果,李存隨便動動手,就讓所有文武百官都熄了火,不管是那些擔心李存突然猝死大乾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