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很多人甚至五穀不分,又豈能明白東北對我大乾的意義?”

可以看得出來,連著滅了兩國,將大乾王朝的版圖擴大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李存,多少有點飄了,至少是不願意再忍這些只會說風涼話的文官和文人。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

沒有人能夠切身體會到,在此之前,這些自以為是的文官和文人給李存所帶來的煩躁。

這麼說吧,但凡李存的意志力稍稍有點不堅定,可能都會讓這些文官和文人帶偏放棄了伐金和伐高麗,進而放棄了大乾王朝甚至是中華民族的千秋大計。

如今,李存用酣暢淋漓的大勝狠狠地打了這些文官和文人的臉,又充分證明了自己的眼光和決策能力以及英明神武。

這種情況下,李存就是明著罵這些目光短淺的文官和文人兩句,他們都不會吱聲的,更何況,李存還加以了掩飾,這樣一來,就更沒有人站出來撿罵了。

不過——

事後,李存自己尋思過味來,覺得自己有點太小家子氣了。

不管怎麼說,一些文官和一些文人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他們希望自己不要窮兵黷武,將擁有大好前景的大乾王朝帶入衰敗甚至是滅亡之境。

這種事,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明皇。

前半生,唐明皇英明神武,堪比漢武唐宗。

後半生,唐明皇昏庸至極,差點沒斷送了大唐王朝,名列昏君榜。

有唐明皇這樣的例子在前,這些文官和文人有些擔憂,也很正常,畢竟,並不是誰都跟自己一樣,經過資訊大爆炸的洗禮,是一個掛逼。

於是,轉天李存又寫下了一篇《求諫賦》。

在這篇《求諫賦》中,李存直言不諱的表示:

無論哪個朝代的衰落,包括它的滅亡,都是不值得同情、不值得惋惜的。

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朝代滅亡,都是因為其內部先出了問題,比如說,皇帝昏庸,貪腐,奸臣當道,政令不合理,導致朝綱的混亂,進而導致王朝衰敗甚至是王朝滅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都是全國官民用鮮血甚至是生命堆積而成的,所以,大乾王朝並不是自己這一家一姓的,而是大乾王朝所有官民共同的家園。

一個優秀的王朝,能夠讓弱者有勇氣,讓強者有所敬畏,讓權力有所制止,讓惡人行善,讓善人不畏懼惡人。

只有這樣的才能夠讓王朝穩定,長盛不衰,長治久安。

朕雖是皇帝,卻眼不能觀六路,耳不能聽八方,不可能面面俱到。

李存明確表示,朝中大臣都肩負著直言的職責,當朕在做出某些決策當中存在偏頗的思想之時,需要大臣敢於站出來指出朕的問題。

李存還明確表示,自己的目標就是:“下情必得上通”,“外事必聞”。使自己與宰執大臣能較為真實地瞭解其時的社會動態,人心背向。使自己與宰執大臣在處理軍國大事,在制定治國安邦的方針、政策措施時,能做到比較符合客觀情況,減少失誤……

經過後世資訊大爆炸洗禮過的李存,早就認識到了,作為帝王如果不求諫納諫,不知曉民聲,其治下的王朝遲早會滅亡。

就像歷史上的隋朝,隋煬帝偏信拒諫,結果二世而亡。

——元人戈直曾說,隋煬帝失去天下的原因有很多,而最大的原因就是拒絕納諫,不聽下屬及百姓的聲音。李世民得天下成為千古一帝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莫過於求諫納諫,重視臣民的意見。

耳聞目睹過太多這樣慘痛的歷史教訓的李存,當然不願重踏楊廣的覆撤,而是希望自己能成為李世民那樣的千古一帝。

還有,封建國家的政治體制決定了,普天之下英非王土,率土之濱英非王臣,皇帝高於一切,集所有大權於一身,對皇帝沒有任何監督機制。

——雖然歷朝歷代都設有監察御史,諫議大夫等司職監察,諫爭之臣,但絕大多數只是監督、糾察臣僚,對於皇帝則形同虛設。

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都屬於平庸無能,或腐敗昏暴之類;只有極少數勵精圖治的皇帝,不但注重發揮監察、諫議部門的作用,而且讓所有臣下來監察自己,並接納各類臣屬的諫議。

而李存當然想當後者了。

在李存剛剛連著滅高麗、金國兩個國家,徹底收復遼東、箕地及東北,大大的開疆拓土,功蓋古今之時,能寫出《求諫賦》這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煉魔嗜血

煉魔嗜血

打坐的蛤蟆
關於煉魔嗜血:header
仙俠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