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人因此勸李存,要是覺得金銀複本位制不穩定,可以強令金銀比就是一比十三,不要再搞現在的浮動比例了。
而李存十分清楚,黃金與白銀一比十六的歷史超穩定結構,在中國五千年的超長曆史長河中,金銀比價基本可以穩定在一比十六。
李存如果強令黃金與白銀的比例為固定的一比十六,以大乾王朝目前的強大,肯定能使大乾王朝的紙幣穩定住一段時間不崩盤。
可一直以來歐洲與亞州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金銀比價的套利空間。
這主要是因為以亞州地區銀貴金賤所形成的白銀東流和黃金西去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在這種動態平衡之間,歐洲比較偏好黃金,而亞洲更加喜愛白銀。
在歐洲歷史上,誰能控制東西方貿易的通道,誰就能利用歐亞大陸的金銀比價差異,進行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的巨大的套利交易,從而獲得鉅額商業利潤,主宰歐洲大陸的命運。
老實說,目前控制住了東西方貿易通道的大乾王朝,就能利用歐亞大陸的金銀比價差異獲得巨大的套利交易從而獲得鉅額商業利潤,甚至能主宰鄰國的一些命運。
可李存知道,這只不過是蠅頭小利罷了。
想想後世美元的威力,直接印錢就可以購買任何國家的商品,透過美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全世界。
跟這相比,這點商業利潤,只能讓那些商人意動,絕不可能讓李存這個有意控制全世界的霸主動搖。
這麼說吧,李存的目標是讓大乾王朝發行的紙幣成為這個時代的世界貨幣,然後用大乾王朝發行的紙幣操控全世界。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李存勢必要推出一個穩定的貨幣。
金銀複本位制是肯定無法誕生穩定的貨幣的,這有過太多的歷史證明了,不是李存給它們之間強定一個一比十三或是一比十六的固定比就可以解決的。
要知道,別的地方先不說,僅皇子大陸上,就有大量的白銀,一旦它們被發現,然後被開採出來,就肯定會衝擊貨幣市場,使金銀比價出現波動,進而影響大乾王朝發行的紙幣的穩定。
所以,如果李存的野心是創造出來類似於後世美元那樣的世界結算貨幣,首先就必須廢除金銀複本位制,選擇金本位制,或是銀本位制。
而目前階段的實際情況是,西方是金少銀多,亞洲正好相反,是金多銀少。
還有,從大乾王朝以及李存個人手上掌握的金銀來看,也是金多銀少。
這樣的話,明顯是用金本位制,對於大乾王朝、對於東方更有利。
中國自古缺少銀礦,歷史上之所以一直使用銀本位制,其實主要是為了海外貿易。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第一製造國、最大出口國,為了便於進出口貿易計價,所以古代中國採用了銀本位制,也就說,古代白銀與後世全球主要流通貨幣——美元作用相當。
其實,黃金也可以有這樣的屬性,只不過最早搞世界貿易的商人,為了讓擁有更多白銀的西方人熱衷於國際貿易,而推動白銀作為國際結算貨幣。
李存不是那些商人,不必使用這種軟弱的方式,已經在東方形成了完全壟斷的他,當然可以用黃金來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不,是當然可以用大乾王朝發行的紙幣來作為國際結算貨幣。
當然,這個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會用到一些戰爭手段什麼的,就像當初西方國家對中國那樣,如果有必要,李存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再說回,李存選擇金本位制,沒有選擇銀本位制。
在李存看來,黃金這種東西,除了能做為貨幣以外,可以說是毫無用處,而白銀卻能在工業上使用。
——知道歷史大勢的李存,可是十分清楚,隨著工業的發展,隨著白銀工業的應用領域擴大,白銀的消耗量將會越來越大,有一天世界上的白銀甚至會被工業需求全部吃掉,還有一說,白銀也許會是世界上第一種被人類消耗光的金屬,所以,再多的白銀,將來都不愁沒有地方用。而黃金卻是極少被工業用途消耗。
換而言之,如果李存選擇銀本位制,大乾王朝的黃金和將來兌換回來的大量黃金就沒有用處了,而李存要是選擇金本位制,大乾王朝的白銀和將來兌換回來的大量白銀,完全可以用來將來發展工業,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李存選擇了金本位制。
金本位的主要的優點在於其面值和固定的黃金等價,除非短時間大量開採貴金屬,否則貨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