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改革派大臣也紛紛被排擠出了朝廷。
由此可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帝王支援,再有能力的官員,也無法撼動既得利益集團。
而到了趙佶這一朝,冗官和任人唯親的問題差不多已經達到了巔峰,寒門子弟要想出人頭地,更加艱難。
而且,趙佶還大興太學,搞得一年就有三四千個太學生誕生。
這就使得寒門子弟,在這狼多肉少的惡劣環境下,更加難以出頭了。
所以,李存才一直很有信心,自己搞科舉,肯定能招攬到一些渴望出人頭地的寒門子弟。
事實證明,李存是對的。
雖然目前還很少,但至少已經有膽大的寒門子弟來投李存了。
這就堅定了李存信心。
李存相信,只要自己能擋住幾波宋軍的攻擊,給這些寒門子弟看到自己能成大事的希望,肯定會有更多的寒門子弟,甚至是豪門子弟來投自己的。
到那時,李存就再也不用為沒有人才而操心了。
依照筆試的結果,李存親自一一面試了這九十九個考生。
雖然這些考生大部分都表現得差強人意,但李存還是很乾脆的依照他們各自的才能,或是把他們下放到了自己已經打來的建德、桐廬、新城、富陽、錢塘、仁和、於潛、餘杭、鹽官、昌化、臨安這十一個地區,或是讓他們在中央(即杭州城)任職,亦或是讓他們進入虎賁軍擔任參謀、書寫機宜文字、管勾機宜文字。
再加上李存的那些便宜舅哥、便宜丈人以及李存一眾小妾的一些親族,還有少量的“主動”投李存的一些士族子弟。
杭州地區終於不用再擔心沒有人才治理了。
至於當初過渡用的趙宋舊官舊吏,李存也沒有過河拆橋。
他們中願意投李存的,李存就繼續用他們,而且還會酌情提拔,但通常都會調崗——絕大多數都會調到中央來任用,免得他們搞身在曹營心在漢,等宋軍打來,直接開城投降。
他們中不願意投李存的,念在他們有幫李存穩定局面之功,李存都會赦免其罪,再給其發放少量的遣散費,做到了不好聚但好散。
……
李存將整軍計劃交到了一個大約四十多歲儀表俊美的中年手上,對他說:“叔通,今整軍乃我虎賁軍首要大事,你萬萬不可懈怠。”
這個中年就是李存搞得第一屆科舉的狀元——宇文黃中。
說宇文黃中,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
可提到宇文黃中的另一個名字“宇文虛中”,恐怕很多人應該就不會陌生了吧?
——歷史如果不發生改變,幾年後,趙佶就會給宇文黃中賜下“宇文虛中”這個名字。
宇文黃中的祖先是北周皇室,他是宋徽宗大觀三年進士,歷官州縣。
政和五年,宇文黃中入京為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官。
政和六年,宇文黃中任同知貢舉、除通直郎中書舍人。
由於童貫要去收復燕雲十六州,宇文黃中以顯謨閣待制的身份進入童貫幕府,準備任河北河東陝西宣撫使司參謀。
換而言之,宇文黃中現在應該是童貫的高階幕僚。
至於宇文黃中為什麼會出現在杭州,又為什麼會跑來參加李存舉辦的科舉,別問李存,李存也不知道原因。
事實上,要不是宇文黃中如實的自曝了家門,李存都以為可能是自己搞錯了,兩人沒準是同名。
而按照宇文黃中自己的說法就是,他在趙宋那邊不得重用,覺得李存這邊欣欣向榮,所以棄暗投明,準備輔佐李存,當開國重臣。
對於宇文黃中所說的,李存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會信。
因為宇文黃中在歷史上還有一個稱呼——南宋第一間諜。
歷史上,靖康之恥發生後,趙宋王朝頃刻之間山河破碎,趙佶和趙桓被以及趙氏的男男女女被俘北上,金國迅速佔領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並扶植了偽政權代為管理,而趙氏唯一的希望趙構,又苟且偷生逃到杭州建立了南宋小政權。
趙構如喪家犬一般跑了兩年,人最後都逃到海上去了,才好不容易熬到了宋金之間的局勢終於有點緩和。
趙構見此,就想派一個人出使金國求和。
當時的情況是,去一個使臣,金國就扣一個。
這就導致,平時那些在廟堂之上慷慨激昂的文武大臣,全都成了縮頭烏龜,竟然沒有一個人敢去金國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