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欲聯烏孫 (第1/2頁)
公孫無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些有心人,也在心中開始默默盤算著,怎麼在其中撈取好處。
比如那壯漢,就在心中盤算著,重新聚集自己的老夥計們去北邊走一遭。
實際上不止是員渠城,其餘各地同樣也在不斷上演著相似的一幕。
隨著輪臺新政令的釋出,天山以南的匈奴人,徹底糟了秧。
短短半月時間,就有數千人被襲殺,匈奴人在天山以南的牧場被洗劫一空。
等到日逐王和歐脫王反應過來時,為時已晚。
為了獲得足夠的種馬張越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但即使是這樣,所需種馬的數量還是缺了一半。
“吾意往烏孫一行,諸君以為如何?”
新的一次軍議上,張越提議往烏孫一行。
“不可!”
楊友聞言,第一個站起來反對。
“君侯乃是西域將主,萬萬不可以身犯險!”
潘弘同樣表示反對。
“君侯萬不可以身犯險啊……”
在座眾人沒有一個支援張越前往烏孫的。
眾人有此反應也屬自然,張越如今是大漢在西域的代表。
是西域漢軍的統帥,他一旦出事,很可能動搖大漢在整個西域的統治。
縱觀整個西域,能夠把西域漢軍整合起來的,唯有張越一人。
張越沒有想到自己剛剛提出前往烏孫的想法,就受到了全軍上下的一致反對。
思忖片刻後,他已然明白癥結所在。
自己的決定確實過於草率了。
這可不是兩千年後,如今這個時代,對任何一方勢力來說,首領的安全都是重中之重。
想到這裡,張越從善如流的道,“如此,諸君可有人願入烏孫?”
眾人聞言,互相看了看,這時蔡汀主動站了起來,“君侯,某願往烏孫一行……”
張越滿意的點了點頭,由蔡汀代表自己、代表大漢出使烏孫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蔡汀商人出生,長袖善舞,正適合做這種與人打交道的工作。
“君侯,不知此次出使烏孫,首要之事為何?”
蔡汀見張越的表情,就知道此次這次由自己出使烏孫當是八九不離十了。
張越道,“此次出使烏孫當有三事乃是重中之重。”
張越面色一肅,接著道,“其一,乃是阻止烏孫倒向匈奴!”
“其二,獲取種馬……”
“其三,拜會楚主……支援楚主在烏孫的行動。”
張越口中的楚主,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解憂公主。
解憂公主的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
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
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
建元四年(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與大月氏人結盟夾擊匈奴,可是無功而回。
隨後皇帝展開反擊匈奴的戰爭,在元光二年(前133年)發起馬邑之戰。
在佔領河套後,又發動河西之戰,漢軍節節勝利,至元狩四年(前119年)終於出現“而金城(蘭州)、河西西並南山至鹽澤(今羅布泊)空無匈奴”。
同年,張騫認為聯合烏孫國,能切繼匈奴右臂,向漢武帝建議拉攏烏孫國。
三年後張騫奉皇帝之命向烏孫建議返回敦煌祁連間故地,以便與漢朝共同對抗匈奴。
當時烏孫國國家分裂。太子蚤已逝,烏孫昆莫獵驕靡答應他以其子岑陬(封號,名叫軍須靡)為太子的請求,引起太子弟弟大祿不滿。
大祿握有兵權,計劃起兵殺害軍須靡。
獵驕靡為保護軍須靡,便給他萬餘騎兵到別處自立。獵驕靡自己另掌萬餘騎兵自保,未能直接控制全國所有兵力。
他接見張騫,可是沒有答應張騫的與漢結盟的要求。
獵驕靡認為“年老國分,不能專制”,而且大臣不瞭解大漢的國勢,又畏懼匈奴,烏孫不可能遷回故地。
獵驕靡派數十名使節隨張騫,使節見識到大漢國勢強盛,促使烏孫國考慮與漢結盟。
匈奴單于獲知烏孫與漢朝建立了聯絡,企圖攻打烏孫國。
獵驕靡瞭解西漢當時正積極與西域各國建交,便請與漢朝聯姻,尋求支援。
於是皇帝在元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