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老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遵頊開啟冊子,不由得一愣,抬頭看著馬漢山說:“這是大頌皇帝的意思?”
“對啊,上面不是有寶印麼?”馬漢山說/
“可是…可是現在西峽與大頌之間並無接壤,這…這互市如何開展?”李遵頊很是激動。
兩國的互市,已斷了一百多年了,百年前,因為大頌進行物資封鎖,西峽差點兒就覆國了。幸好,東胡來了,東胡人割了大頌人半國土地,西峽才有機會購買中原物資。從這方面說,東胡是西峽的“救命恩人”。不過,東胡雖然和西峽進行互市,但西峽卻是付出極重的代價的,沒辦法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自己只能任其宰割了。
所以,西峽和東胡的互市,也是時斷時續的,東胡人貪,貪得無厭,年年加碼,西峽人只要能活下去,都不想與東胡人做生意。
當然,沒有互市,走私是很活躍,西峽人口不多,有幾支像耶律財那樣的大鱷,走私就可以支撐一地一時。不過,這樣總不是辦法,所以,現在看到在頌要與西峽開放互市,李遵頊當然是高興的。
“特別市場?四方互市?”李遵頊有點懵,這是啥啊。
“對,外臣準備促成一個特別大的市場,專門經營西峽、西蕃、東胡和大頌的各種物資。”馬漢山抬頭看著李遵頊說,“事實上,即使沒有互市,四國間的物資依然在流通的。但官方卻收不到一文錢的稅金,既然如此,何不找一塊地,建一個特別的交易市場,讓四個商人自由交易,然後收取稅金。”
能杜絕走私多收稅,是任何一個政府都歡迎的事。但李遵頊覺得,馬漢山是在吹牛,且不說大頌和東胡是世仇死敵,根本無法調和,就是西峽和東胡要攪在一起互市,東胡不能再壓榨西峽,胡人也不樂意吧。
“嗯,妙策,只是…不容易吧。”李遵頊一邊點頭一邊說。
“確實不容易,但外臣有信心完成此壯舉,當然,即使無法完成四方互市,我們可以搞三方互市,一句話,大頌會讓西峽買到需要的物資,讓西峽賣出富裕的產物。”馬漢山拍胸膛說。
“嗯,三方互市倒是可行的,雖然西蕃並沒什麼可買賣…其實,西峽的要求並高,只要大頌能多買一點西峽的鹽就行。”李遵頊很嚴肅的說道。
“那是必須的。”馬漢山笑著點頭,切,這也算一國之君?真是胸無大志。
鹽,在現代人看來,那簡直就是便宜又無用的賤物,但在古代很長的時間裡,它不僅是戰略物資還是“創匯”主要物資。古代,官方為鹽成立專門的機構管理和經營,民間也因為鹽產生很多梟雄。
鹽是西峽支柱產業,甚至比畜牧業的收入還要高。東胡未南下之前,大頌與西峽多少次戰爭都是因為鹽引起的,西峽也算牛逼,彈丸之地,竟然多次頂住了大頌的征討。後來,大頌想出了妙計,不再用兵,而是用經濟辦法“制裁”西峽。
怎麼幹的?很簡單啊,不許買賣任何物資與西峽,特別是鹽,不管是正常買賣或是走私,抓到了輕者入獄,重者流放砍頭。此計一出,西峽馬上由一個富國變成乞丐之國,最困難的時候,甚至連皇族都只能穿粗布衣,吃粗糧。沒辦法啊,有些東西,西峽就是沒有。
“朕相信頌朝言出必行。”李遵頊笑說,蒼白的臉上好像忽然多了幾分生氣。
“當然,西峽如果能照大頌建議的去做,未來,將會獲得多的好處,富國強兵,指日可待。”畫餅是馬漢山強項,但這並不完全是畫餅,這是馬漢山經龍廣寧的策略之一,緩和與西峽的關係,讓西峽這個小弟覺得跟著大佬有奔頭。
怎樣讓小弟為大佬賣命,馬漢山可謂經驗豐富,上輩子當大佬的日子可不是白過的。就如釣魚一樣,下點餌唄……。
當然,西峽太弱的話,拉過來也沒什麼意思,所以,有必要讓它變得強一點才有意思。西峽人雖然有點自大,但還算是很不錯的,給他們點物資,西峽就能迅速強起來。
“大頌是最富國,西峽窮啊,朕希望西峽所產的鹽、畜、藥材大頌可以採購大部分。”李遵頊竟然主動要求了,而旁邊的左右相,也是面現喜色,畢竟,不管是誰當皇帝,富國都是目標之一。
“哈哈,那是必須的,不過,皇上,你的要求也太低了些,這樣吧,除了皇上提及的這些,外臣再說幾樣我朝大量購買的東西吧,一是草木灰、石鹽、光鹵石,皇上這個鹽不是吃的那個鹽,就是滷石,這些東西,每年…來幾萬噸是可以的。二是羊毛…這玩兒你們也多的是對不對…有多少就來多少吧……。另外,根據西峽的氣候,西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