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模里西斯群島東南,二百四十海里某海域。
海面下三百五十米,一艘長約108米,寬約10米,高約9米,水下排水量接近7500噸,通體黝黑,艇體如同拉長的雪茄,擁有流線型的指揮台、可伸縮水平舵,x型尾舵,由泵噴式推進器驅動的深海鋼鐵怪獸,正順著洋流,以六節的航速緩緩前行。
潛艇指揮中心,汪海洋目不轉睛地盯著火控計算機螢幕上的兩個亮點。
如果說汪海洋指揮的這艘“鯊魚號”實驗型核潛艇是一輛布加迪威龍超級跑車,那附近兩艘德國根據xxi型潛艇和基洛級潛艇優缺點綜合設計出來的“柏林”級aip常規動力潛艇就是陳列在博物館裡的福特老爺車。
“艇長,一號目標上浮,要不要跟上去?”
“跟著一號目標後面,密切監視二號目標。”汪海洋走到舵手的身後,輕鬆地說道:“控制好航向與速度,深度到五十米時,啟動水下照相機,我得好好瞧瞧德國人的山寨水平有沒有長進。”
這艘由東華帝國自主研製出來的新型攻擊型核動力潛艇試驗艇“鯊魚號”,像只深海幽靈似的,無聲無息地跟著那艘德國潛艇後面,朝海面浮去。
半年前,從“遠征037號”海狼級核潛艇奉命調到“鯊魚號”擔任艇長的時候,汪海洋覺得自己有可能是犯了錯誤,被分配流放了。為此整整生了一個多月的悶氣。
因為,這艘據說擁有東華帝國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核潛艇,無論體型、航速,還是最大潛深,都比不上帝國從plan組織採購回來的海狼級核潛艇。
“鯊魚號”新型攻擊型核潛艇,是程功以後世美帝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為藍本,吸收了基地製造的海狼級核潛艇的技術,輔之後世蘇聯颱風級核潛艇技術,再加上基地提供的高強鈦合金外殼,由天堂島北方船舶重工集團研製出來的第一艘東華帝國國產核潛艇。
考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可能出現冷戰格局,程功把東華皇家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設計思路定義為處理地域性戰爭,利用潛射導彈對陸地目標實施攻擊,在沿海從事反潛作戰,對特種部隊進行支援以及擔任航母作戰編隊的直接支援等任務。
因此,東華皇家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設計思路是以多功能、多用途為主。“鯊魚號”除了保留並加強海狼級核潛艇的安靜性之外,沒再去追求水下高速和大深度下潛能力。
而是改進了海狼級的降噪技術,適當地降低最高航速,開發新的作戰指揮系統,減少潛艇上的武器載荷和武器的投放速度,減少最大潛深,減少艇員人數。以確保能適應淺水活動和保持到本世紀末的先進性。
為了在淺海水域作戰,並考慮水面偵察及配合水面艦艇作戰,“鯊魚號”裝備了先進的光電桅杆潛望鏡,這種新型潛望鏡頂端著有各種光學和電子裝置,但桅杆本身佈置在耐壓殼體外部的指揮台範圍內,並不穿透耐壓殼體。
潛望鏡觀察到的訊號可以透過光纖傳輸到艙內顯控臺上的顯示屏,升降靈活,功能齊全,同時也為潛艇的設計佈局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鯊魚號”還採用了先進的消磁系統,能隨時進行補充消磁,減少磁通量。另外還加裝了避雷系統,能及時探測到敵方佈設的水雷並進行躲避。
“鯊魚號”除了採用敷設消聲瓦,裝備超靜低聲反應堆、無葉渦輪電動機、德爾塔iv級消聲瓦、特製的橡膠水聲消音瓦、泵噴射推進器等隱身技術外,還非常注意指揮台圍殼的隱身設計,以降低浮出水面後被雷達偵測到的可能性。
由愛因斯坦和特斯拉共同研製出來的這種全新型at-h-1940a型核動力裝置,其設計充份體出了一次裝料三十年不用換料的前衛思路,這樣至少可以省去上億亞元的全壽命週期費用。
廣泛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和模組化並行工程設計方案,使整個設計既方便又節約。另外還採用了開放式的c3i系統結構,在電子裝置中採用一部分民用產品,很明顯的降低了成本。
由於這款被程功命名為大漢級的新型核潛艇採用了模組化設計,使得大漢級在總體設計不但在動力、控制、武器等方面採用模組化的獨立艇體結構或甲板,還可根據執行任務的不同,裝配不同的結構模組,組成不同型別的潛艇,從而在大漢級的基本型上能很快地擴充套件成為其他型別的潛艇。
大漢級裝備有發射彈道導彈的艙段模組,使之可以裝配彈道導彈核潛艇,由常規攻擊型轉為戰略核打擊力量。還設雷有容納特種作戰人員的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