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個年代,這樣的預售實在是夠低的,但其他影片的預售更差,平均連十五分之一的預售都沒有。
墨菲接觸過幾個記者,他們感嘆看片不那麼擁擠,這本是好事,但恰恰又說明了電影節的人氣不足,未來肯定沒有什麼場次可以坐滿,永遠留著一排排的空位,相比起座無虛席的戛納,這場景有點心酸。
威尼斯電影節最近幾年遇到了不少麻煩,馬可-穆勒卸任,留下了一個電影宮爛尾樓,新掌門人巴貝拉偏愛電影的藝術性和純粹性,卻碰巧趕上了多倫多電影節的興起和歐洲的經濟危機餘波,他本想振興電影節市場,但是發現根本沒人買賬,內憂外患。
在這屆電影節前,就有各種傳言,有訊息稱威尼斯可能會改期,以避多倫多的鋒芒,甚至義大利主流媒體《晚郵報》撰文指出電影節註冊人數銳減……
萎縮的歐洲市場和不爭氣的義大利電影工業,不能挽救威尼斯的頹勢,在開幕式上就可以看到,人氣最高的永遠是好萊塢的明星。
好萊塢電影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好萊塢電影的全球化令各大電影節“天仙下凡”,無論是威尼斯、戛納還是柏林,都未能葆有上世紀的青春態勢。
“金獅”的褪色是顯而易見的,在過去的20年,威尼斯電影節曾是奧斯卡種子選手最偏愛的始發站,也是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尤其是擁有衝奧影片的公司所最為注重的戰場,很多奧斯卡獲獎影片都曾將這裡作為它們的漫漫衝奧路的起點。
但今非昔比,以今年的電影節為例,除了很具有話題性的《聚焦》備受關注之外,其他看起來相當“高冷”的片單被無數人抱怨無聊。
在各國媒體的文章中,“星光黯淡”,“虎頭蛇尾”,“獎項爆冷”成為近年來威尼斯電影節的標籤,雖有些苛刻,倒也算貼切。
如今威尼斯電影節的掌門人巴貝拉將挖掘世界邊緣地區和沒有電影製造歷史的國家的電影作為這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的首要任務,在其上任之初,義大利國內媒體曾稱,“巴貝拉正試圖將威尼斯電影節與好萊塢割裂開,獨立藝術或將成為威尼斯電影節新的特色。”
這也是之前墨菲根本不瞭解的,他對威尼斯電影節太陌生了。
所以,看到最近幾年威尼斯電影節與好萊塢越來越遠,擁有好萊塢背景的電影在威尼斯數量在減少,已經數年都沒有問鼎威尼斯電影節的幾大重要獎項之後,墨菲也對《聚焦》是否能拿到金獅獎抱有極大的懷疑。
像是這種電影節,掌控者的個人意志對於最後評獎結果的影響非常明顯。
墨菲在過來的這兩天裡面,已經看明白了,威尼斯電影節之所以同意《聚焦》參加競賽單元,還被選為開幕影片,一方面是天主教勢力在現代社會衰退的結果,另一方面就是威尼斯電影節需要他與《聚焦》帶來的話題和吸引力。
說白了,就是電影節的主辦方想利用墨菲的名氣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不過,墨菲也需要威尼斯電影節這個舞臺讓近在咫尺的梵蒂岡教廷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
用瑪格特-羅比的話來說,無數好萊塢的同行,都在翹首以待墨菲給妄圖再一次入侵好萊塢的天主教好看!
進入電影宮,墨菲帶著劇組人員很快到了放映大廳,現場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聚焦》即將開始放映。
梵蒂岡,一間向陽的辦公室裡面,年邁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忽然放下了手中的筆,問旁邊站著的人,“威尼斯電影節是不是今天開幕?”
“是的,閣下。”那位中年牧師看了看手錶,“開幕影片應該開始放映了。”
本篤十六世站起來,走到窗邊,看著外面的小廣場,說道,“你是梵蒂岡的公共關係專家,我問你,這會不會是一部經過很多虛高篡改或者製作很差的影片?”
“不會。”中年牧師很誠實,“影片的導演是墨菲-斯坦頓,這個人向來只製作精品電影,成名後每一部電影的影響力都是世界級的,我們……”
他搖了搖頭,“我們不應該有奢望,我覺得要做好對最壞情況的應對。”
“我已經在樞機主教會議上面,提議拿掉馬爾克斯-科斯特洛的地區大主教職位,”本篤十六世的眼睛看起來有些渾濁,“把他調回梵蒂岡看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