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槍響過後,一名黑人被另一名黑人槍殺,橫屍街頭,鏡頭移動,一個冷漠的少年從路對面經過,對這一切彷彿視而不見,繼續埋頭前行,畫面隨之切換到了他的視角,洛杉磯貧民窟的各種混亂的場景一一上演。
吸毒的癮君子,打架的小混混,骨瘦如柴的乞丐,毫不作為的警察,全都出現在少年的眼前。
畫面雖然變換回了彩色,但陰暗的色調讓人看上去就會覺得壓抑,似乎毫無生氣。
“這是他故意的。”
第二排,長相清奇的昆汀-塔倫蒂諾對戴著帽子的羅伯特-羅德里格斯說道,“這種色調反應的是少年目前的精神狀態,就像是這陰暗的色調一樣,看不到任何希望。”
羅伯特-羅德里格斯則說道,“對於黑色鏡頭的運用,我不如他。”
少年走進一棟低矮破舊的公寓小樓,樓裡立即響起一陣接一陣的女人喝罵聲,然後又是一個男人打鬧的聲音。
透過這兩個人對少年的打罵,影片恰到好處的交代出了少年的背景。
叫做迭戈-羅斯的少年,父親因為犯罪被警察擊斃,母親拋棄他去了其他城市,政府的相關機構將他寄養在了這個拉丁家庭,可惜不是親生的孩子怎麼能得到妥善的照顧?而且這個家庭本就不怎麼富裕,家中的主婦和男人表面很和善,卻是徒有虛表之人。
政府把他仍在這裡基本不聞不問,少年在毫無關愛的環境中成長,生活猶如死灰一般。
好在這死灰中還有一點點光明,少年迭戈-羅斯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信徒,每到禮拜日都會去附近的教堂,那裡一位牧師對他極好,總是循循善誘以及耐心的開導,迭戈-羅斯也能在苦難的生活之中,找到僅有的一絲安慰。
電影以迭戈-羅斯的視角,交代了生活環境中吸毒、販毒以及未成年犯罪等黑暗壓抑的生活環境,又以類比的方式顯示出了宗教帶給人的寬慰。
“墨菲-斯坦頓什麼時候變成一個天主教徒了?”託德-麥卡錫看得直搖頭,“影片裡面的天主教和那位牧師對於男主角來說簡直就是上帝的化身。”
彷彿知道老友在想什麼,肯尼斯-圖蘭低聲提醒,“光鮮的人物背後總有黑暗。”
託德-麥卡錫想了想,緩緩點了下頭。
電影的劇情有轉折才會有高度,墨菲其實很明白這一點,所以最初影片裡的天主教比教廷宣傳的還要美好,然而在少年迭戈-羅斯面臨毒品的誘惑,不知所措向牧師傾訴的時候,那位看起來無比和藹的牧師單獨留下了他,帶著他走進後院……
看到陰暗的房屋裡面少年的褲子落地,一臉和藹的牧師掛著慈善的笑容,蹲在他的面前,託德-麥卡錫不禁嘆了口氣,之前影片的展示和現在牧師的表情,與他的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個不知所措的少年,面對靈魂中唯一淨土的猥褻,心中最後的信仰瞬間崩塌。
迭戈-羅斯不再去教堂,但牧師沒有忘記他,以慈善的名義屢次到寄養的天主教家庭看望他,那對夫婦自然不會在意他身上發生了什麼,少年只能往深淵墜入。
周圍很多的同齡人都吸毒乃至構建成了毒品罪底層的流通網路,迭戈-羅斯抵禦誘惑的防線徹底崩塌,在一個比他大幾歲的白人女孩的鼓動下,終於跨過了那道無法堅守的防線。
打鬥、販毒、偷盜、乃至於持槍搶劫,這些出自貧民窟的少年漸漸長大,迭戈-羅斯也與當年帶著他走上這條道路的金髮女孩同居,兩人吸毒販毒,從屬於洛杉磯市區一大地下勢力。
信仰的崩塌對一個人影響有多深?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又有多大?宗教之於這個現實社會究竟是不是利大於弊?
克洛斯-伊斯梅爾皺起一對濃重的眉毛,美利堅過差的社會環境,讓太多的青少年走上了歧路!
還有宗教問題,有多少邪惡的思想和行為打著宗教自由的名號,在這片土地荼毒人類?
墨菲-斯坦頓的果然是導演當中的異類,透過一個毒販的墮落,明顯在深刻的探討這樣的社會話題,將那些負面影響一刀接一刀的剖開,就這麼血淋淋的放在了影片裡面。
這才是一個出色的導演最應該做的,在注重藝術化的同時,還能客觀冷靜的剝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瑪格特-羅比的戲份並不多,在迭戈-羅斯對墨菲的講述中,這也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個過客,不過這個過客留下了極深的腳印。
按照迭戈-羅斯當初的描述,墨菲適當的在影片中進行了加工,瑪格特-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