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絕對是一件大喜事,因為天下有太多太多像柳縣令這樣的人,雖然官職卑微,名不見經傳,可他們認死理,他們的死理便是天子就該姓李。絕不可能落入異性之手。
秦少游的遭遇比柳縣令要差一些,好端端的一個原告成了階下囚,好在他也不急不惱,居然還反過去安慰阿尼瑪:“殿下不必心憂,且放寬心,這柳縣令乃是我的老相識,陛下將我拘押於此,必定會受他的照拂,況且陛下暫時拘禁我。不過是想要把事情查一個水落石出罷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你且先帶人回去,靜候佳音。用不了多久,那狄公來了,查出了是非曲直,我自可安然無恙。”
其實秦少游去招惹王洪。進而得罪張家,當然不是發了瘋,而是他認為眼下是最好的時機。王洪的行徑讓他厭惡到了極點,而此人又覬覦孟津的財富,留著此人,遲早要留下隱患,畢竟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啊。
可一旦要對王洪動手,就極有可能會引出張家兄弟,秦少游從沒有生過任何僥倖之心,他之所以對張易之動了手,只因為這個時候,無論天子是寵愛張易之,還是對自己有所青睞,自己都可立於不敗之地,因為現在朝廷內部的矛盾已經到了極致,發生這樣的大事,陛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秉公而斷。
偏生秦少游最不怕的就是秉公而斷,因為道理就在秦少游這邊,況且這一次陛下調了狄仁傑進京,秦少游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
狄仁傑這個人,其實他是忠直也好,嫉惡如仇也罷,秦少游卻是相信這個人,倒不是因為他真的相信後世歷史中對狄仁傑的評價,也不是狄仁傑現在的名望,而是他認為,這個人能留下這麼好的名聲,無論他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那麼勢必此人是個極度愛惜自己羽毛之人,一個愛惜自己羽毛的人,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聲,又怎麼可能會在一樁如此矚目的事中間給人留下任何瑕疵呢?
只要他肯用心,肯公允,那就好辦。
秦少游勸走了阿尼瑪等人,自是被差役‘請’去了牢裡。
其實說是牢獄,倒不如說是宅院差不多,反正有左右兩個廂房,還有一個小廳,雖然外頭有差役守著,可是一應用具都俱全,即便是馬桶,那也有屏風擋著,雖然遠不及秦少游的莊子裡舒服,可也還算周到。
幾個差役名為監視,倒不如說是伺候著這位大爺,這當然也是柳縣令安排好了的,人家特意留了話,這是圈,而絕不是禁。
可見柳縣令這個傢伙,實在是個老滑頭。
………………………………………………………………………………………………………………………………………………………………………………………………………………………………………………………………………………………………………………
訊息傳出來,洛陽又是震動。
狄仁傑進京的訊息,可謂是大大地鼓舞了許多人,這時候,許多人露出了欣喜之色,不過……狄仁傑卻是以審判秦少游與張易之一案抵的京師,這……反而也使本來一件很胡鬧的事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不得不說,無論是秦少游還是張易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他們都是當今天子的寵臣,尤其是張易之,那更是受寵到沒邊了,為了讓這張氏兄弟名正言順地伺候天子,天子居然還特意在宮中修書,弄出了一個控鶴監出來,專門定製出了官職,好教這一對兄弟安心在宮中下榻。
一個李黨來審兩個寵臣,這絕對是破天荒的事,許多事也就不言自明瞭。
陛下似乎有意立儲。
只是這立儲之心,到底是陛下的本心,還是被眼下的時局所脅迫呢?
其實這已經不太重要了。
假若是陛下的本心,那固然是好,可假若只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一件彈冠相慶的事,這說明了陛下深知天下人的人心依舊還在李,也深知若是徹底打壓李氏,只會造成更壞的局面,所以陛下選擇了妥協,那麼……李黨正好藉機壯大自己,等到狄仁傑進京,再徹底把武承嗣和武三思這些人壓住,如此一來,陛下即便不情願立李氏為儲,那也回天乏術了。
這個儲位,其實大家都清楚,求是求不來的,只能靠爭,如今大勝一籌,希望就更大幾分。
可是對武家來說,狄仁傑的進京,可謂是滅頂之災,想當年,狄仁傑雖然是被來俊臣構陷,卻是武承嗣指使,後來狄仁傑貶為彭澤令地時候,武三思以及武承嗣還覺得意猶未盡,又上書要求處死狄仁傑,結果這人非但沒死,反而是扶搖直上九萬里,轉眼之間就入了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