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永樂,明威 (第5/6頁)
星月長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錢,你是禮部尚書,朝廷二品官,在老百姓的眼裡,你就是上邦大國,富貴權臣,你怎麼不多弄幾個窮人家的孩子在你家裡樣子,讓你兒子的讀書老師也教他們讀讀書,告訴他們致富的法門,中舉的訣竅,來和你的兒子競爭?”
這是什麼歪理邪說?趙羾一下子暈了,但那些長期和朱高燨打交道的大臣,比如夏原吉、宋禮等人卻是聽懂了,朱棣也聽明白了,覺得有道理,也有些好笑。
“你有本事你去做慷慨的事,你拿我大明的資源來慷他人之慨,算怎麼回事?”朱高燨明顯是惱火了,“我大明的知識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不是某一個人的,我大明的工業是我們大家一起發展起來的。日本國的留學生在我大明,白吃白穿白拿好處,難道一點兒代價都不付?行啊,你覺得我做的沒道理,一人一個月算少一點一兩銀子,兩千多個人,你算算在我大明待了多久,你願意把這些銀子賠付出來,你把人帶走!”
趙羾越發懵了,不解地問道,“四殿下,日本國的留學生,花了大明的錢,與臣有何關係?為什麼是臣賠付?”
這筆錢,算起來,可不少呢,他趙羾別說沒有這麼一筆鉅款,就是有,他憑什麼當這冤大頭?
“既然與你無關,那你為日出之國跑來伸什麼冤?”
趙羾這才想起自己是為了大明隨意攻擊日本才來講道理的,只是,他一不小心就被拉偏了,不敢再和朱高燨講道理,趙羾道,“四皇子殿下是打算用這軍艦攻擊日本?不知師出何名?”
自古帝國出征需要有個名頭,這也是用來約束那些好戰分子的,但從古至今,喜歡打仗的帝王,想要個出征的名頭,實在是太容易了。
比如嬴政攻打六國,是為了統一六國,解救六國水深火熱的老百姓,比如漢武帝打匈奴,那是因為匈奴總是犯邊,一血大漢遠嫁公主和親的恥辱;比如唐太宗平定突厥,是為了不讓東突厥在東亞稱霸,他要這天可汗的位置,徵高昌高句麗,總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由頭。
朱高燨看向茹瑺,那意思,茹瑺你才是兵部尚書,難道這個問題不是你來回答嗎?
茹瑺渾身一抖擻,他上前來,朝朱棣父子行禮,慢條斯理地道,“皇上,倭國海盜常年騷擾我東海沿岸,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皇上命日本國王予以懲戒,日本國王敷衍了事,抓獲了二十個海盜予以搪塞,臣以為,今日我大明的軍艦一揚國威,二予以懲戒,師出有名!”
兵部尚書雖然管的是兵部,武事,實則,乃是文官。
趙羾原以為茹瑺會聲援自己,沒想到,茹瑺倒戈倒得這般利索,他氣怒不已,對茹瑺道,“你……”
想罵兩句,但當著朱棣的面,他實在是不敢,拱手道,“皇上,大明乃上邦大國,行事如此蠻橫不講道理,如此這般,如何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
朱高燨覺得,這都是熱武器問世之前,你拿一把菜刀,我拿一把鐮刀,我沒辦法一下子把你殺死,你也不能一下子把我幹掉,為了避免兩敗俱傷,才有了以德服人的說法。
後世,我中華在經歷了百年屈辱之後,掙扎起來何其艱難,遭受四面圍追堵截,各種欺凌,處處讓步,那時候,可沒有誰說什麼以德服人的話。
想要講道理,前提是拳頭硬,拳頭不硬,誰聽你的道理?
但自己人和自己人還是要靠講道理來溝通的,朱高燨暫時不說話,且聽他爹怎麼說。
朱棣長年累月被自己的兒子薰陶,再加上,他骨子裡也是不講道理的人,才會讓他不太願意與文臣們糾纏,打交道,這會兒不得不耐著性子道,“你說得有道理,日本既然三番五次騷擾我大明的沿海,朕也應當三番五次和足利義滿講道理,他若是敷衍朕,朕應當更加有耐心地和他講道理,讓他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趙愛卿,你說是嗎?”
趙羾的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說話都沒有底氣了,“臣,臣不是這個意思!”
“那,趙愛卿,你幫朕出個主意?”朱棣用循循善誘的語氣道,“朕的大明,陸地上有裝甲車,海上有裝甲戰艦,朕還要忍受那些蒼蠅蚊子一樣的東西成天來騷擾朕的子民?那朕要這些做什麼?有這銀子,朕不揮霍,不享受,讓朕的兒子嘔心瀝血,弄這些做什麼?當擺設?當裝飾?”
朱棣說著說著就有點動氣,但這大好的日子,朱棣不想壞了氣氛,他深吸一口氣,帶著龍威的目光緩緩地掃過所有文臣武將們,道,“朕若是連自己的子民都護不住,為了顏面,讓他們受人欺辱,任人宰割,朕配為這九五之尊,配百姓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