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坐就是幾個小時。約翰和保羅的野心也在膨脹,他們希望自己的樂隊能出名,並且擁有越來越多的歌迷。
他們的第一次真正的突破是在“卡茲吧”俱樂部,它在利物浦西德比郊區的一所房子的地下室裡。這傢俱樂部的主人叫做莫娜·貝斯特,她開這傢俱樂部的本意是為了讓她的大兒子皮特有個地方和朋友聚會。要加入這個俱樂部必須繳納1先令作為會費,以此來維持基本的運作,另外還賣一些咖啡、甜點什麼的。在俱樂部開張之前,皮特向媽媽提議可以請全城新興的打擊樂隊中較為出色的來這裡演出,莫娜同意了。後來一個女孩說有個叫“科利人”的樂隊非常好,於是他們就去邀請。約翰、保羅和喬治一起去見了莫娜,莫娜說很歡迎他們來這裡演出,但是當時俱樂部還沒有開張,正在裝修。於是三個男孩就拿起了塗料刷幫她幹完了粉刷的活兒。約翰是近視眼,把上光油錯當成了乳漆,結果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才弄乾。
1959年8月29日,俱樂部開張的時候,幾個男孩去表演,我也跟著去看了。他們和另外一個吉他手肯·布朗一起配合,但是沒有找到鼓手。那天晚上大約來了300多人,男孩們演奏了幾個小時的搖滾樂,現場的氣氛逐漸高漲起來。觀眾們開始鼓掌、揮手,氣氛熱烈到令人無法呼吸。
就在那天晚上,我們第一次遇到了後來成為披頭士樂隊巡演經理的尼爾·阿斯皮諾爾和邁爾·埃文斯。他們都是皮特的朋友,而且尼爾還是皮特媽媽的男朋友,他們一起生了一個小男孩,叫羅格。
那次演出之後,“科利人”就定期在“卡茲吧”表演,每場觀眾達到了400人之多。那個地下室裡又熱又嘈雜,空氣中瀰漫著汗臭,但是我們喜歡那裡。每表演一次,他們每人就可以掙15先令,相當於現在的75便士。
後來皮特·貝斯特也決定加入一個樂隊,就買了一套鼓,和離開了“科利人”的肯·布朗組成了“黑水仙”樂隊。從那以後,他們就成了“卡茲吧”的常駐樂隊,“科利人”也就很少再在那裡表演了。
1959年11月,“科利人”得到了一次試唱的機會,地點在曼徹斯特大劇院。給他們提供這次機會的是一個叫做卡羅爾·萊維斯的人,據說他是個星探,還出過書,裡面記錄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因此,能有這樣一個機會,約翰異常興奮。那個時候,約翰、保羅和喬治已經把樂隊的名字改成了“約翰尼和穆多哥”。對於此次試唱,他們懷有很高的期望,然而歸來卻沮喪萬分:試唱失敗了,主要是因為沒有鼓手。這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挫折,但是並沒有打擊三個人的意志。當一件事情不成功的時候,約翰通常會低落一兩天,然後就會繼續振作起來,決心做到最好,給那些不看好他們樂隊的人一個有力的回擊。
儘管約翰一心想使樂隊成功,但他總是很容易一件事還沒完就開始計劃另一件事,無法專注於同一件事情。所以他需要保羅督促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朝著一個方向前進。
我認識保羅的時候,他和約翰已經形成一種很緊密的合作關係了。他們約定不論是單獨創作還是合作的歌曲,都必須要註上“列儂和麥卡特尼”。好像從那時起,他們就已經意識到他們的成功離不開彼此之間的緊密合作了。保羅有條理、有意識的做事方式和約翰隨隨便便、不拘小節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保羅總是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把所寫的詞都記在上面。而且,每次約會保羅都很準時,從不遲到,把自己打扮得乾乾淨淨。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你會注意到,他洗臉的時候連耳朵後面都會很認真地洗一下。而約翰就經常遲到,而且看上去就像剛從床上爬起來一樣。但是他們兩個人極力互補。約翰需要保羅注重細節和堅持不懈的品質,而保羅需要約翰別具一格、推陳出新的思考方式。一起寫歌的時候,保羅稍柔和的旋律和約翰激昂、帶有挑戰意味的曲調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科利人(6)
那段時間保羅把頭髮整齊地向後梳,走路大搖大擺,以顯得自己很酷。他在努力地討好約翰,因為約翰是樂隊的領袖,有權力決定讓誰加入樂隊以及演奏什麼曲子。那時候,保羅在各個方面都希望像約翰一樣—懶散、自信、主導。由於還是個學生,他所向往的也就只有這些了。
當兩個人成為好朋友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約翰看到了保羅的音樂天賦,在有些方面就向他請教。於是保羅變得越來越自信了,他們開始一起做決定,一起為了樂隊而努力。但是我認為,約翰還是一直主導大權的,因為畢竟樂隊是他創立的,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