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街附近。
在家人,尤其繼父廖錦棠的眼中,翁美玲因為出眾的外貌、氣質,以及心機,還是家中的會計師和外交官,負責財務和公關。
“她是個會計能手”,雖然不是學會計出身,但在翁父的眼中,翁美玲的加減乘除也足夠令他眼花繚亂,他不無溢美地褒獎自己的這個“女兒”,“(算得)不但快,而且準確,從來沒有出過錯。”還不僅僅如此,在翁父的口中,我們得知,翁美玲不但打理自家的財務問題遊刃有餘,而且可以智力出租,在倫敦讀書時就去給別人家的店鋪做賬,賺些外快。
當然,天生麗質的翁美玲還是繼父眼中的家庭外交官,之所以廖錦棠會如此推崇,與他本人不善於交際不無關係,在翁美玲還沒到英國時,廖錦棠便將店中的外部事物交由妻子打理,他本人更像一個勤勞刻苦的工人。等到翁美玲長大,翁母自然將這些“外交工作”移交給美麗的女兒。於是會見律師,會見會計師,去銀行,與銀行經理人打交道,成為翁美玲給家裡最大的幫忙。她的“外交”效果,當然要比年老的母親要有效得多。
翁美玲在劍橋的大學預科(Foundation Course)讀了兩年,後在倫敦中央藝術和設計學院(The Central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讀了四年,1981年,她拿到文學士學位。
這所學校是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的前身。1896年倫敦成立了箇中央藝術工藝學院(The Central School of Art and Crafts),本來是培養工匠的,但慢慢就變成了手工藝設計方面的學生與專家的中心。剛開始只是想把學校的重點放在手工藝方面,但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經過遷址、多次合併和分立,這所學校已經變成了包括手工藝、布料、裝飾、服裝、針織、工業設計乃至純藝術等在內的綜合性藝術院校。1966年改名為中央藝術設計學院。1986年1月,該學院與其他幾個藝術學院共同成立了名聲赫赫的London Institute,世界上最優秀的藝術學院之一。1989年則和London Institute的另外一個成員聖馬丁藝術學院(St。 Martin's School of Art)合併並改為現名,成為London Institute最大的成員,1998年因其為英國時裝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獲女王年度獎。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旅英(4)
在藝術工藝領域裡,在全球範圍內,London Institute及其成員也是頗有影響。其畢業生均效力於全球各大知名公司和著名品牌,各種世界級設計比賽的獲獎名單中絕對少不了這所學校的學生的名字。就翁美玲所讀的布料設計專業來說,在英國、歐洲乃至世界的學校都是頂尖的。
在這樣專業的學院就讀,為她的審美欣賞能力打了很好的基礎,幾年後她能在“香港小姐”竟賽中從幾千名佳麗的身影裡入圍,很大程度上必須歸功於她較高的學歷和脫俗的氣質。
香港《K…100畫報》第二十期中,登載了翁美玲的早期訪談,她透露了當時選擇紡織專業的具體原由。
為什麼你會選擇紡織專業?
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不過我覺得紡織專業不但不冷門,而且和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布料不但可以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也可以製成各式各樣的家居用品,如桌布、床單、窗簾布,甚至抹試用的也是布料,你敢說紡織是冷門不實用?
倫敦中央藝術和設計學院的審美培養,翁美玲對於設計有自己獨立的見解,而在翁舅的心目中,翁美玲也是個性獨立且有才華的女孩子。1980年,翁家在英國購下了一棟獨立式有前後花園的房子,這一個在英國中等人家才住得起的房子,其裝修就全部由翁美玲和她的舅舅陳景負責,連廚房牆上的瓷磚,也是由她與陳景一同砌上,而櫥櫃的組合,同樣也是由他們一同安裝完成。翁美玲將自己的睡房,裝飾成極淺極淺的紫色,安詳、幽雅而寧靜。
這個家,給了翁美玲許多美好的回憶和眷戀,因為她極其喜歡小動物,而貓貓狗狗更是她的最愛,在英國的這個家中,翁美玲就豢養了十多條貓狗,令家中每天都熱鬧非凡,“貓犬之聲相聞”。從學校一回到家中,見到這些迎接她的小動物,翁美玲總是又親又抱,忙得團團轉,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