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es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次偶然聽見“朗誦者”這個id。
陶然開啟快沒電的手機,開啟“零度閱讀app”,翻開他收藏的那篇《紅與黑》賞析,作者就是“朗誦者”。
文章第一句寫著:“‘那麼,我跟誰同桌吃飯’——這個問題,是人物的驚魂所在。”
而無比巧合的是,“520”殺人拋屍案的兇手趙浩昌,曾經搭上張家的人脈,頂替同事取得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並憑藉這些資源成功升了二級合夥人,為了紀念這件事,他偷了專案合作公司當家人費渡的鋼筆,留下了一個紀念標籤,上面寫的就是“我跟誰同桌吃飯”。
這事跟別人都沒法解釋,說出去,人家只會覺得他沉浸在案子裡的時間太長,以至於有點神經衰弱,看見什麼都覺得有既視感,可問題是,陶然總覺得相似的既視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且每次都是同一個id。
師父臨終時攥著他的手,說的真是一檔無聊的讀書節目嗎?
會不會是他當時就聽錯了,一直在自我暗示“這節目有問題”,以至於久而久之,真的草木皆兵起來,把每一個巧合都拿出來疑心一次?
陶然做刑警七年多,知道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人要是自己疑神疑鬼起來,記憶都會出來騙人——有多少目擊者當面撞上暴力犯罪,事後卻連嫌疑人是男是女、是高是矮都說不明白?
多年來,他把老刑警的筆記本從頭到尾翻了無數次,企圖從中找到一點蛛絲馬跡,弄明白師父真正的遺言到底是什麼,可筆記上的東西都倒背如流了,他還是沒找到除了那檔節目以外的蛛絲馬跡。
陶然深吸一口氣,自嘲地搖搖頭,感覺自己說不定也需要找局裡的心理輔導老師聊聊。
就在這時,手機app右上角出現了一個更新標誌,陶然無意中低頭看了一眼,瞳孔倏地一縮,只見更新的標題是——“徘徊的人啊,找到你失去的夜明珠了嗎?——重讀《洛麗塔》,投稿人:朗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