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調整不切實際的思維方式,遠離當下那種顛覆一切的虛無主義,以及困擾人性的拜金主義,我們會不再滿足於逞心意氣的批評,會更加看重在思考和探索中形成的建設性意見。不斷的學習才能保持我們思考的活力。工作再忙,生活再繁瑣,也要保留一塊自己的精神園地。
溫儒敏:致中文系07屆畢業生的一封信(2)
談到虛無主義和拜金主義,也許還有由此生髮遊戲人生的庸俗空氣,如今在部分青年學生中盛行。當前的學校教育的確存在太多問題,北大也不是那麼“乾淨”的,我們當老師的也有責任。你們都是校園生活的“過來人”,北大這些年來受到許多庸俗的勢利的風氣侵擾,某些不健康的東西也可能給你們影響。通常都說學校受到社會影響,其實學校也會影響社會,但願你們走出校園時既能帶去北大優良傳統的影響,也能清醒地告別那些不良的影響。因為你們就要成為獨立的負責任的社會中堅了。
最後,讓我代表系裡感謝同學們多年來對北大中文系工作的支援。中文系在比較艱難的條件下“守正創新”,能在改革和發展方面有所建樹,離不開同學們的參與。希望你們畢業後,能與系裡保持密切的聯絡,如果有需要,系裡也會盡力給大家幫助和支援。北大中文系永遠是你們的精神家園。
再一次祝福同學們永遠樂觀上進,擁有健康的身心,成功的事業,美好的人生。
2007年6月24日
溫儒敏,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審委員,主要從事現代文學、文學批評、比較文學及文學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教學。主要著作有《新文學的現實主義流變》、《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著),《文學課堂》、《文學史的視野》等。
錢理群:承擔,獨立,自由,創造(1)
在北大“我們社”和出版社主持的《民國那些人》座談會上的講話
“永遠的北大人”的聚會
今天來參加《民國那些人》座談會,我還帶來一本書,是我和嚴瑞芳老師共同主編的《我的父輩與北京大學》,全都是北大的歷史老人——從京師大學堂時代的李端、張百熙、林紓,到五四那一代的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劉半農、錢玄同,等等——他們的後人所寫的回憶文章。我在序言裡寫道:“本書是‘永遠的北大人’的一次聚會,一次難得的歷史的聚會。”我覺得,我們今天的座談會,其實也是一次“永遠的北大人”的聚會。《民國這些人》裡,就有不少北大人,開啟書,你依次見到了:李賦寧,馮友蘭,趙元任,葉企孫,丁文江,傅鷹、蔣夢麟,馬寅初,傅斯年,王瑤,金嶽霖,陳貽,丁西林,楊晦,吳興華,曹靖華……這一個個都是“北大魂”,透過作者的描述,他們已經穿過時間的隧道,來到了我們中間。而書的作者徐百柯也是一個北大人:他在1996年至2003年,就讀於北大中文系。我想,如果沒有北大精神的薰陶,浸染,他也寫不出這本書。今天到會的同學,又都是北大的在校學生,而我自己,則是北大的退休教授。我們這些北大人聚集在一起,談這本書,談民國那些人,談北大的前輩,在我看來,就是在“尋求真的北大的聲音”。
為什麼要“尋求”?因為這些“真的北大的聲音”我們已經很少聽到了,被許許多多的嘈雜的聲音淹沒了,慢慢地,就被遺忘了。我讀這本書,最感驚心動魄的,就是制定清華大學校訓的周詒春老校長,在今天的清華幾乎是無人知曉了。在座的同學也不妨自問一下:北大校長中,你可能知道蔡元培,馬寅初,但你知道自稱“北大‘功狗’”的蔣夢麟校長嗎?你如果是西語系學生,你知道翻譯過但丁、莎士比亞的“天才”詩人吳興華教授嗎?你是中文系的學生,你可能從老師那裡知道吳組緗、林庚、王瑤的名字,但你知道老師們為什麼如此傾倒於這些老先生嗎?記得在“我們社”成立十週年紀念會上,我就向同學們提出過這樣的問題:“你認識腳下的北大這塊土地嗎?”如果你對曾經發生在這裡的人和事,對這塊土地的精神,傳統,認知上是陌生的,在情感、心理上甚至有疏離感,那麼,你不過徒有北大的學籍,你不會有“北大人”的感覺,當然就談不上是“永遠的北大人”了。(全場活躍)
想起了十年前的紀念
其實,早在十年前,就有過這樣的“尋求北大的真聲音”的呼籲和努力。1997年,那正是北大百週年校慶的前一年。學校成立了許多新的學生社團,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