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木木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非凡!
顧家當時吞兵只是……一時貪心而已。只是想在大王派來新太守後能保住自身。當然,如果能佔些便宜就更好了。
但現在他們顯然是騎虎難下了。
顧朝卻只能撐下去。因為只有顧家藏匿的兵馬最多,剩下四家都可以向大王認罪伏首,唯顧家不行。
除非,顧朝自認其罪,舍他一個人的頭,替全家買條性命。
但這頭也不能隨便給出去。總要找一個合適的人送出人頭,那人要保顧家萬全,他才能甘心去死。
叔侄二人說來說去,旁邊顧九別的沒聽懂,倒是聽出了顧朝有捨身之意。
顧釜有另外的主意:“叔父不必現在就急著下決定。我去樂城!”
顧朝:“你去幹什麼?”
顧釜:“現在樂城是個什麼情形,顧家一無所知。我去看個究竟,叔父再下決定不遲。”
真要捨命,叔父活著比他活著有用得多。他是嫡支嫡長,他的一顆頭,也不比叔父的差。
顧朝不捨得,嘆道:“你爹還要靠你呢。”
他當然也聽出了顧釜的決絕之意。
顧釜笑道:“說不定不必呢?叔父沒聽說嗎?公主愛少年,大夫愛壯男,我雖不是少年,也不是壯男,但未必就全無生機。”
“胡說八道!”顧朝罵道。
“浮雲散去,星星月亮都露出來了。”
金潞宮中,龔香指著朗朗晴空對姜姬說。
二人正在談論樊城的事。樊城百姓外逃,對姜姬來說是個好訊息。
雖說她不會讓這場仗打起來,但萬一打起來,她也不願意看到太多百姓受傷。
而且,現在各城外的田地大多荒蕪,這些逃難的百姓如果沒辦法入城安家,最後的落腳點只能是城郊村落。雖然對他們來說是件壞事,但她更願意看到百姓重歸田園復耕,而不是都擠在城裡,以每日無所事事為榮。
就比如現在的樂城。
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樂城的人口統計已經出來了。因為就在她的眼皮底下,各項指標都是照著她的要求去做的,也讓她對目前各城的職業分佈有了一個最直觀的印象。
印象就是:讀書人多了真不是好事!
都去讀書了,就沒人做事了。
不管是商人也好,手藝人也好,家有餘財的小地主也好,大地主也好,他們認為合適子孫做的最好的“工作”就是讀書,做個讀書人。
於是,魯國有很多的讀書人。樂城有將近六成的人都是,他們以此為業,以此為生,以此為榮。
這六成的人平時做的事就是讀書、寫書、議論。
讀別人的書,寫自己的書,然後與人談論。
這些書有價值嗎?從思想上說,當然有價值。
她每日都讓人收集市面上的新書,在其中發現了很多遠超過這個世界的思想萌芽,讓她非常驚訝!
從微觀到宏觀,從民生到吏治,從本我到超我,甚至有關於現在的政-治生態,大王與公卿,皇帝與諸侯之間複雜又互相平衡的關係,全都有人分析,有人著書,當然也會引起討論。
她甚至還看到了天體說!有個叫放翁的人認為人每年在同樣的時間看到同樣的星象,不是星星圍著我們轉,而是我們在轉,星星是不動的,他用自身當比喻,稱他轉一圈,正面對著星星時,能看到星星,轉過去背對星星時就看不到了,所以很有可能,恆星亙古不變,從誕生之日起就立在那裡。因為千百年來星星都是那幾顆,先人看到的星星和我們看到是同一顆,所以星星是永恆的。然後我們看不到星星是因為我們自己在運動。
雖然很模糊,但他的觀點綜合一下,幾乎已經摸到了公轉、自轉的門檻。這還是在沒有望遠鏡的情況下,他自己的猜測,無限接近事實!
有時她覺得人其實千百年來沒有變化,進化的是人類手中的工具。
如果給放翁一架天體望遠鏡呢?
限於工具,他的才華才無法施展。
這些書有沒有價值?有,有很大的價值。
這些思想如果消失了可不可惜?可惜,非常可惜。
那魯國現在需要這些書和先進思想嗎?
不需要。至少,它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魯國需要外御強敵,所以它有了士兵與將軍。
它需要養得活百姓們的糧食,所以它需要農民與肥沃的土地。
它需要管理百姓,於是要有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