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間的明爭暗鬥,特別是選歌的事情上面,劉老師的個性和品味,不管怎麼說也不可能選和郭老師一樣的歌,但事情就是這麼湊巧不巧的發生了。
郭老師沒有了歌,劉老師完勝。
但這才僅僅兩天不到的時間,晨陽幫著三年三班寫歌的事情就在整個附中一小傳開了。
“真的?”
“不是吧。”
“晨陽寫歌?那能聽嗎?”
“嘿,這話說的,什麼叫能聽嗎,那首歌我聽了,還不錯。”
“你說的是《送別歌》是不是,我也聽了。”
“怎麼樣?”
“好聽好聽。”
“真的?”
“這有什麼真假?當然是真的了,晨陽現在寫的歌確實比以前好多了,至少要比那什麼滑板鞋啊之類的好聽多了,上次你聽哪個什麼月亮之上,這次寫的比那次還好聽。”
“我不相信。”
“你看你這人,我這有什麼好騙你的?不信你去聽聽。”
“真的啊?那我去聽了。”
“我也去,這兩天這麼多人說,我也感覺到很好奇了。”
“什麼時候排練啊他們班?我也得去聽聽。”
對於晨陽寫歌的調調,只要關注音樂的人其實都會很瞭解,而且即便不瞭解,作為吃瓜群眾,大家多多少少還是會跟著社會給予某個人的標籤來看待某人。
於是,在震驚與詫異中,附中一小的很多老師們都瞅著三年三班排練的時間點去聽這首《送別歌》。
無形中,《送別歌》的知名度在整個附中一小形成爆炸之勢,迅速在小朋友和老師之間流傳著,有幾個喜歡古典曲風的音樂老師偶爾還會哼著《送別歌》去上課。
當然,最開心的還是三年三班的小朋友們,現在學校裡到處都在傳自己班級的歌曲,雖然這首歌只是用來在畢業典禮上演唱,但作為第一批在公眾場合的演唱者們,這兩天孩子們表現的格外積極。
訓練。
合唱。
和聲。
從前都是被老師逼著的練習成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事情。
不少小朋友因為主動積極的學習而被開啟了音樂之路,央求著家長報了各種各樣的音樂興趣班,而那些曾經被逼著學習音樂的孩子們從最初的抵制態度演變成了主動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