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諧的。因為萬物都從道生髮出來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與道和諧的。然後呢,它與自然是和諧的,與我們身處的宇宙是和諧的,然後呢與自己的內心也是和諧的。它是和諧的統一。
王少農:今天下了北京的第三場雪,第一場雪從報紙上看是人工降雪,但是那天給我同樣美好的感覺,那晚的香山成了雪山,香爐峰的燈光彷彿天宮。我仰頭看玉皇頂,思飛天外。還有那天我辦事也很順利。所以我最近在思考自然的問題,像我們的人工降雪,其實是把自然推進了一步,或者是提前實現自然,我認為像這種有益的人工,它也是一種自然。大家都說自然是“自己使然”,忘了是有力量在背後推動。又有人說自然是“自由使然”,要知道自由本身是不自由的,世上沒有莫明其妙的自由。
李一宇:對,老子不是說過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個自然就是自然而然,自然生成的,必須向自然學習。
王少農:對,自然絕對不是消極的運動,而是一種積極的運動,也就是說自然是中國最好的概念,自然裡面包含著創造。
李一宇:一定是包含著創造,人本身就具有創造力,包括自然的東西。人的所有的活動,也就是自然的活動。只不過我們要順應其規律,道執行的規律,我覺得是這樣的。
王少農:對,你剛才談到信仰是和諧的統一,能不能再講一講?
李一宇:因為我寫詩嘛。就比如說我寫詩,肯定是內心有感,看到萬物以後呢,我內心有感而發,這個發,然後我透過那種比較精練的文字來表達,那麼,這樣形成的詩它就是和諧的。如果你看到萬物,內心沒有感,你強行把它寫出來,那麼就是不和諧的。我想信仰也可能是這樣的,因為我覺得過份強調信仰沒有必要,我覺得所有的宗教已經到了一定的信仰,只不過形式不太一樣,我們沒有必要限定,張三你必須信仰什麼教,李四你也必須信仰什麼教,這樣的話就缺少一種氛圍了。因為現在宗教是可以選擇的,中國的道教、佛教、基督教,我覺得是多元的。如果你個人的氣質,還有你成長的經歷、環境適合道教,那你就可以信仰道教;佛教對你有感染力,那你不妨信仰佛教。這樣就是一種和諧。
王少農:但是依靠任何一種信仰都可能會引向混亂,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高於信仰的信仰出現,作為和諧統一的力量。也就是說,長期以來,國家就扮演這樣的角色。國家是共同的信仰,是所有人信仰的家園,所以我們認為,國家是信仰共同體。
李一宇:沒錯。
王少農:我們要依靠國家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的信仰,在某種程度上還得管理信仰。
李一宇:可以保護,也可以管理,但是我覺得國家它不能夠以任何名義去扼殺信仰。
王少農:這是不可能的,以往我們對國家有偏見,認為國家只是一種機器。國家機器這種學說造成了我們對國家的誤會和恐懼,認為國家會限制我們的自由,其實好的國家、真正的國家,是信仰的國度,絕對不會限制你。對,可以說是一個信仰的俱樂部。但是我們對世界的殘酷性也要有認識,很多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為國家太大了,天下太大了。
李一宇:對,是太大了,現實情況確實是這樣,信仰之間的衝突導致了戰爭,或者說暴力,這樣一種局面的出現。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七 李一宇:要用歌聲來滋養我們民族乾燥的靈魂(3)
王少農:所以我們說每一個信仰,應該尋找它最根本的東西,不能夠被他的表象所迷惑。一旦被他的表象所迷惑,你就會視別的信仰為水火不相容的東西了。這樣,就出現很大的麻煩。
李一宇:信仰考驗一個人的忍耐、寬容,甚至考驗我們的人類極限。
王少農:如果兩個不同信仰的人結合在一起的話,往往面對的不是理論上的,而是生活習俗的問題。所以我們信仰的建設應該說要著重於生活,對於生活習俗方面我們要做出很大的溝通,對於生活習慣要非常尊重,不能尊重的時候還要尊重。
李一宇:對,這就是考驗一個人的胸懷到底有多大,你必須有吞吐萬物的那種胸懷,然後你才能夠容納萬物。整個天地你都能容納了,那不同的信仰你就可以容納了。你不吃肉,我也不吃,但是我在別的地方可以吃。我只是在你家裡不吃。
王少農:“君子遠庖廚也”。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應該說這裡面說的是我們信仰的一個基本準則,所有的信仰都應該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