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劉彥所料,大宴當夜的捐獻只是一個開頭,後續一直有人表態捐獻,無論捐獻多與少皆是被丞相府和太尉署逐一記錄。
後面,宮城有了動靜,荀羨帶人抬著很多大箱子前往御史府。
“是王上一一親自蓋印。”荀羨看桑虞有些茫然,解釋道:“此些是用於分發捐獻之人。”
箱子裡面堆疊著一摞摞的摺子,每一本的體制規格都相同,沒有什麼華麗的東西,僅是裡面寫著某某誰或是某某家族捐獻了多少,劉彥以君王之尊承諾將會給予相應的收穫。
桑虞是等荀羨離去之後才拆開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看了之後原地站了一小會,臉上是帶著輕鬆的笑容。
劉彥給予回饋不是官位或爵位,更加不是一些“免死”之類的玩意,是哪個家族獲得了哪個地方的土地的所有權。
可以理解為劉彥將這一次捐獻視為一次交易行為,各家族給的糧秣與財帛,國家用以土地作為回報,而那些土地的交易不計算在封地之內。
“這樣很好……”桑虞已經吩咐御史府所屬人員行動起來,會一一將東西送往各處,他摸著自己家族的摺子:“不學武帝賣官賣爵籌措,行使的是有所付出有所回報。”
所有人都會感到滿意的,劉彥統治下的漢國沒有允許土地進行買賣。這一次以國家的行為來做就是破例,讓所有人明白劉彥的反應,也是在展示一種態度。
土地嘛,沒人會覺得多了不好,尤其是以正當的方式來獲取土地,更重要的是統治者承認。不少人是認真的覺得就算白捐也情願,得到回報自然也是極好。很多人等待劉彥做出回應之後則是感到後悔,給自己幾巴掌之後,鬱悶之前怎麼不拿出更多。
不管是滿足了,還是不滿足,沒人去幹追加捐獻的事。做人該是傻到什麼份上,才會在劉彥進行回報的時候再追加,豈不是在說之前沒有用盡全力,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土地,但也會得到埋怨甚至是更壞的事情。
一陣的紛紛擾擾中,中樞應對方案出爐,一名又一名的快騎出襄國前往各地。
快騎背上會插著三杆小旗子,顏色皆是赤紅,他們是要前往各州郡傳達命令,每有一騎抵達目的地,將中樞的公文傳遞到該得到的人手裡,地方上就會行動起來。
“抄錄起來,用最快的速度下達各郡。”
“諾!”
伏壽是兗州的刺史,將命令下達之後,是怔怔地坐在原位。他已經從邸報中知道各國要會盟征討漢國的事情,對中樞下令徵召士兵早有心理準備,事先就在做相關的安排,為的是中樞的命令傳過來就能立即展開行動。
【只是徵召退伍老兵,不是預料中舉國動員……】伏壽的手指在打著某種節拍,眼眸沒有焦距地對著敞亮的門外:【還是在為糧秣苦惱嗎?】
漢國近幾年開始缺糧不是什麼大秘密,保密也僅是對一些品階不夠的人,身份和地位足夠了就不再是秘密。
伏壽還在思考,一名小夥子在門外唱名求見。
“尊上,襄國最新的風聞。”
“下去吧。”
所謂風聞,就是非官方渠道的訊息傳遞,伏壽沒看幾行就霍地站起來。
“來人,來人!”伏壽的手在抖,他看到的是各個家族展開捐贈的訊息,伴隨的還有那些捐贈的家族得到的回報,等待家老過來,幾乎是吼:“招呼家族各房,舉行族會!”
捐啊,必須捐,那是一種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哪怕是沒有回報也不能落於人後的大事,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是腦子有病。
伏家的族會很快開始,他們不是討論捐不捐的問題,是核實應該捐多少。
這個伏家其實就是伏壽所在的家族,伏壽是伏偉的父親。伏壽在族會開始之後是安靜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大體上的意見就是能捐多少就捐多少,甚至是哪怕借也要借來捐,一切都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回報。
“你們這些蠢貨!”安靜夠久的伏壽突然發怒而起:“想要害死家族麼!?”
本身是一州刺史,兒子還是軍方的郎將,可以讓伏壽在家族有最大的發言權和威望。他接到訊息的那一刻起,是後悔自己怎麼不夠聰明,也是鬱悶家族的訊息渠道有夠閉塞,怎麼不像那些事先安排的家族立即捐獻,非得在事情發生之後才參與。
“家主……”伏良是伏家年紀最大的長老,他顫巍巍地站起來,不解地問:“獻得多了是在為王上和大漢分憂,也能獲得應得的回報。錯了?”
“大錯特錯!”伏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