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猛今日便會抵達?”

“稟將軍,艦隊已至‘定武’。”

現如今的桓溫可謂是意氣風發,他率領軍隊跨海而來,半個月滅亡了吉塔拿多,又用四個月的時間攻佔笈多王朝的全部沿海,諸夏曆史上克城滅國的將軍比比皆是,卻是沒有任何一員將軍像他做到過這樣跨海滅國的偉業。

定武是漢軍第一次在吉塔拿多登陸的區域,那邊本來就只有一些小漁村,為了能夠使跨海而來的軍隊更好地登岸,桓溫下令在初次登陸建造了一個軍港,後面又修建營寨,由營寨慢慢擴建成了軍事重鎮。

隨著漢軍攻佔笈多王朝的沿海,尤其是拿下笈多王朝最大的港口克塔克,位處吉塔拿多的定武即時軍事地位也就一再降低,不過那邊依然有著很大的政治意義。

諸夏在地理位置上的取名很有講究,一旦是由軍隊來進行建造,命名的時候基本上就會有一個“武”字。

縱觀歷史長河,諸夏本土有“武”這個字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尤其是春秋時期最多。

當時各個諸侯講究的是春耕秋戰,軍隊每到一地必然是要壘寨,規模有大有小,有些是草草建立完事,有些則是奔著永固的規模而建。

因為是為了屯兵而建,基本上就是會取名為“武城”,結果就是攤開春秋時期的地圖一看,滿地圖都是叫“武城”的地理命名。

東漢是諸夏古典軍事的尾巴,往後的各個朝代雖然依舊有一些古典時代的痕跡,可是一些傳統卻是不見了。例如從西晉之後,諸夏向外擴張就不再出現“武城”,甚至失去了軍隊每到一地建造城鎮為藩籬的舊有傳統。

“武城”的沒落就顯示出一個嚴峻問題,看看各朝各代的版圖大小變遷,會發現東漢之前的諸夏版圖哪怕擴充緩慢也是在增漲,並且是佔下一地直至王朝滅亡依然是牢牢控制住(不被他國奪去)。

失去了建造“武城”的舊有傳統,便是強盛如楊隋和李唐,真實情況就是隋軍(唐軍)來了這片土地才是隋土(唐土),可是伴隨隋軍(唐軍)的離去,土地就又成了異族(他國)所有。

“羈糜區”這種地方行政單位是楊隋首創,所謂的“羈糜區”說白了就是在地圖上那個地方名義上屬於楊隋的疆域,但實際上也僅僅就是有著一個名份,真正控制“羈糜區”的那些人願不願意聽從皇帝命令是另外一回事,通常是拿著好處卻聽調不聽宣。

後面的李唐學習了楊隋的政策,尤其是變本加厲地發揚光大,簡而言之就是才不管命令下達了“羈糜區”願不願意聽,要的是某個地方送來效忠書,好光明正大地將某塊地皮納入李唐疆域,使李唐的疆域圖看上去是那麼的大。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這一句話被無數的人提起過,人心固然重要卻是易變,上一刻愛戴下一刻成為仇寇,不重視國防的真正遭遇挑戰的時候,固然就是再得民心,可是都逃離不了滅亡的命運。

秦有函谷關之險,立足西北八百餘年,更是憑藉險關一再化險為夷,才有始皇帝的橫掃八荒六合之大業。

為什麼關中一直以來是王霸之地?就是因為關中有山川地勢和險關作為依仗,進可攻退可守,不至於一次敗北就是一敗塗地到連內褲都輸了。

歷史也證明了任何的擴張不修建永固城鎮,擴張便是我進敵退、我退敵進的兒戲,還好老朱家終於撿起了諸夏古典軍事時代的傳統,每擴張到一地就是兵堡建起來又屯有駐軍,終於使漢人不用再經歷那種進進退退的尷尬事,也才有了後面滿清能“繼承”老朱家打下來的偌大江山。

“陛下有言‘江山之故,德險兼備’。”桓溫現在就是站立在剛剛修成的永固式營壘土地上:“侵略如火、不動如山,莫如徐徐漸進。”

無數的軍事例子一再說明一點,國力足夠的時候,沒什麼比攻佔一地就建立屯兵點,再快或慢地繼續推進,如此的入侵方式最為穩妥。

漢軍來到阿三大陸,吞掉吉塔拿多作為橋頭堡,正式向笈多王朝進軍時,進軍路線上有阿三本來就建好的城市當然最好,地形險要的地方則是條件再艱難也會建造永固式的營壘。

任何國家和民族只有實力不如人的時候才會選擇兵行險著,真正擁有絕對實力誰還會去冒沒必要的風險,腦子稍微正常的統兵將領都會選擇穩紮穩紮。

所以也就出現一個現象,歷來就是弱國多名將,強國無赫赫之將軍。

國家這麼弱,不劍走偏鋒著實是玩不過對手。本人成功了功成名就,國家也有了喘息之機。失敗了……身死國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道祖

道祖

快樂的悲劇
凝聚真龍血脈,攪動七界風雲!……非洪荒,慢熱流。……
仙俠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