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管理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那個城市是戰敗一方曾經的首都,裡面的人員構造異常複雜,不少是屬於前朝的餘孽隨時可能搞事,再來是居民天然上是不會親近新的朝代。

建康是經過將近兩年的軍管才交給王猛,到王猛手上的建康從原先超過兩百的居民減少到一百四十餘萬,行政級別是從帝都變成中樞一個“直轄市”,要說建康居民能開心的起來就怪了。

管理一個地方最重要是什麼?不就是首先人得願意聽從官府嘛!之前軍管是一種高壓的監督和管理模式,表現出對漢國有敵意的人基本上不是被幹掉,就是被遷出了建康城,王猛接管的建康是一個大多數人被驚嚇到快成兔子的城池,算是降低了他對建康的管理難度。

王猛就任之後,首先乾的是找一批人出來殺雞儆猴,那批人必然也是有取死之道。他先收拾人,再使用相對溫和的政策,比如官府出資修繕城池,大搞一些公共設施之類的事情,來收攏人心。

得說的是先抽一頓再給甜棗的策略在任何時代的任何敵方都適用,高壓之後的仁慈也更容易迫使人屈服,遠比持續的殘暴,或是沒有任何理由的仁慈,更加適合作為管理手段。

王猛最成功的是讓健康居民重新認識到身為一名漢人的重要性,那是數萬奴隸作為典型帶來的直面印象,有了這一層深刻的比較,誰還會覺得作為漢人不好?

“臣相應王上號召,於建康大力鼓勵手工作坊……”王猛講了許多,主要是介紹作坊的規模和都是生產什麼,後面總結:“百姓有收入便會安心下來。”

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基本上是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農民或商人。事實上任何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它所有需要都會是從外部購置,無論是農產品或是工業原料都是,那麼一些作坊就會顯得非常重要,也代表著城市裡面的手工業會是居民生存的依賴之一。

劉彥當然會鼓勵人們開建作坊,那是漢國土地政策帶來的必然原因之一。再來是,他真的不看好小農經濟,也就是自給自足的一套社會體系,認為那樣只會讓社會變得僵化,不會使民族有太多的對外好奇。

“小農經濟”不管是從字面還是意思在現代和古代並不一樣,古時候提倡“小農經濟”是凡事要自給自足,不要從“外人”那裡去獲取,導致有能力的群體就特別喜歡建造龐大的莊園,自己的一個小王國也就那麼出現了。

不存在交流的社會哪裡來的進步空間?就是沒有互通有無的前提下,莊園除了繳納固定的賦稅額度之外,基本上是無法為國家產生更多的稅收。危害最大的是,抱團思維的固定化,通常還會產生無數的野心家,國泰民安的時候他們對國家沒有多少貢獻,一旦被逮住機會就又會是狂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為王先驅者”。

諸夏文明的“小農經濟”思維一直都是主流,交通不便利是原因之一,再來也是當局排斥人員流動,喜歡各地的人地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反正就是老老實實窩著別動彈就對了。

劉彥需要人員動彈起來,太多地廣人稀的地區需要人口去填補,對土地控制嚴格的漢國也沒有給某些群體搞私家小王國的空間。

“大漢與外邦往來,外邦之人首到便是建康。”王猛說到這個有種一種難以掩飾的興奮:“去歲外邦之人不多,今歲大大增加,以波斯人與羅馬人的數量最多。”

王猛的興奮不是別的,是歪果仁到建康之後沒幹別的,就是一陣的買買買,不但是貢獻了諸多的稅收,也是刺激得更多的人置辦作坊,吸收了更多的人作為工人。

社會閒散人員多與少一直是被規劃到一個官員的政績裡面,遊手好閒的人員一多社會治安也會無比之差,許多的惡性案件就是那些沒事幹的人弄出來的。

劉彥有看過相關的公文,的確是有很多歪果仁經由海路前來漢國,他們在馬六甲那邊交了過路費,到漢國被限定只能在建康活動,沒有得到允許不得四處遊逛。

“臣有記錄,在臣前來長安之前,留駐建康的外邦人員已經達到兩千四百一十人。”王猛是被問到才有以上那句話。他回答劉彥的後面一句問話:“外邦之人無法購置土地,向官府或民間租房、地,公衙在案的商鋪計有一百七十二間,倉庫超三千畝。”

倉庫當然是用畝來算,畢竟每一間都是有大有小,目前也沒有摩天大夏。

由於從外國前來的人一直在增加,王猛都打算劃個區域專門讓歪果仁作為居住區。他考慮到外國而來的船隻數量也在一直增加,今次還打算懇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道祖

道祖

快樂的悲劇
凝聚真龍血脈,攪動七界風雲!……非洪荒,慢熱流。……
仙俠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