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個國家的外交關係基本只是出於需要,能夠因為有相同的利益走到一起,也能因為利益上的衝突變成交戰國,上一刻還在打生打死,下一刻則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又重新變得友好,因此該是什麼關係是看實際需要。
漢國遠在世界的東方,周邊的國家在諸夏先輩的一再征戰下,不是滅亡,就是成為附屬國,長期具有威脅的僅是北方草原。這種環境事實上是讓諸夏的王朝產生一種自大的心理,要不是還有草原上的威脅,每個王朝都恨不得狂喊“我已經天下無敵”。
波斯人先後建立起了不少帝國級別的國家,他們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一點,一旦波斯人內部穩定下來就會向外進行擴張,東面因為滿布沙漠不是波斯人擴張的首選,西面雖然有一個大海(地中海),可那個海並不顯得兇險,西面也就成了歷代波斯人的擴張方向,就是以前被希臘人堵著,後面碰上了更難對付的羅馬人。
羅馬從義大利半島崛起,於三巨頭時代得到迅速的擴張,一直到公元一世紀的時候就已經將地中海變成屬於羅馬帝國的內海,連帶除含現代德國的以東地區之外,向西的歐羅巴部分實際上是已經歸屬羅馬人統治。
中原王朝實際上並不是沒有尋求過向外擴張。
諸夏一再征服草原卻是因為草原無法農耕而不知道該怎麼來進行治理,也就一再征服並一再放棄。
漢人在西漢時期就向東北方向進軍,遇到的是一片冰寒之地,無法生存之下也就難以納入疆域,最大程度上只能是維持先秦時期的燕地。
劉徹統治時期就向南一直是擴張到沿海,面對大海是一點出海探索的念頭都沒有。
到李唐時期向西先是被高原阻擋去路,從西域再向更西邊的地方則是面對戈壁和沙漠。
從始皇帝就向西南倒是進行了很大程度的擴張,但是在很久的歷史裡面壓根就對原始森林沒什麼辦法,索性的是該片區域的異族相對溫和,才能將統治權維持並過度到近現代。
要是查閱亞洲的地形分佈,絕對會發現古時候能夠農耕的區域實際上就被漢人差不多佔完了,沒有向外再繼續擴張,首先是因為沒有堅持下去再往前稍微探索一下,再來就是因為佔領成份的問題。
處在世界東方的諸夏只有草原遊牧民族這個對手,其餘實際上根本沒有一戰之敵,中原王朝只需要警惕來自草原的威脅,導致的是除了王朝北疆之外,其它地區實際上可以說是非常平和。通常情況下,除了北面邊疆有危機感,其餘區域總是歌舞昇平,導致的是王朝不是滅於草原遊牧民族,就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內部矛盾總爆發走向滅亡。
相較之下,處於世界島最西端的羅馬人很少有過太平日子,他們是用極少數的人口統治龐大且廣袤的疆域,一些征服地區還存在反抗的蠻族,東歐區域更是有日耳曼人和哥特人一直在侵襲羅馬歐羅巴部分的西歐,南歐則是和波斯人進行沒完沒了的糾纏和戰鬥。
羅馬當然是有自己的內亂,每一次都是某個貴族壯大到一定程度消滅前一代的羅馬統治家族,統治家族的變更卻是沒有進行國號更改,每次都還能繼承全部的羅馬疆域統治權。這種繼承的水份一直都不低,統治家族名義上統治整個羅馬,可實際上各個行省還是當地貴族說了算,也就出現了兩次“四帝共治”,後面更是乾脆分裂成為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個部分。
劉彥統治下的漢國其實也面臨著歷朝歷代相同的問題,比如要向西面對的高原氣候問題,向北該怎麼經營草原是一個大難題,向西南就是面對無邊無際的原始叢林,向東北就是無法忽視的酷寒,由西域再向西是需要面對沙漠。
“幸虧王上力主發展航海。”呂議有理由來說這個,要不他這個典客會長期處於無所事事的尷尬境地:“如王上所言,大海是一座寶庫!”
漢國對海洋的經營時間並不長,取得的利益卻是無限大,不斷獲取的海產只是一方面,對於海洋島嶼的發現和佔領已經產生效益,更不用說因為航海而接觸到真正的“天下”,知道世界是有多麼大。
呂議今天是負責接引波斯薩珊使節團入宮城覲見,他並不需要時時刻刻陪伴在波斯薩珊使節團身邊,入宮城之後與劉彥坐在偏殿飲茶,自然會有人去教導和提醒波斯人的覲見流程。
此時此刻,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等波斯人是在宮城前段偏殿,教導他們覲見流程的人是崔宗。
在諸夏,覲見天子有著一套很嚴謹的流程,尤其是外國使節進行覲見流程更多。
必須要說的是,天子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