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是解放驪山刑徒就能拉出少府名下的四十多萬青壯,不用開啟太尉武庫,僅僅是少府的武庫就能將四十多萬人武裝起來。
西漢的少府,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但是到了劉徹時期一再加強。強到什麼樣的地步呢?名冊下的職員和相關奴僕,府庫中的兵器和糧秣,武裝一支五十萬人的部隊不會是什麼難事。
現如今漢帝國的少府,名冊下的職員接近八十萬,另有接近五百萬的奴隸。
如果僅僅是人多並不算什麼,最為恐怖的是少府名下的兵器作坊比工部那邊多出至少兩百個,甚至是少府近乎是把持著火器的製造。
軍火方面僅是把持火器製造就等於掐住軍方的脖子,更不用說非軍需物資的掌握,簡單的講少府麾下有七支遠洋貿易船隊就夠了。而規模最小的船隊都有兩百餘艘船隻,最大的那一支船隻數量逼近千艘。
三省六部與少府爭的是職能,至於皇帝在少府安置了多少支船隊,沒有誰去喊什麼與民爭利。
事實的情況是,不但高官顯爵的人跟在皇帝后面發財,民間也是跟在皇帝身後發財。
皇帝吃肉,高官顯爵啃剔骨肉,民間喝湯,非常合理的發財方式。
三省六部之所以要與少府競爭,主要是少府幹的不是為皇帝謀私利。要是少府只為皇帝謀私利,他們開心還來不及。是少府在相同的領域竟然比他們幹得好,那樣還要三省六部設立那些相關部門做什麼啊!
這一次要對奴隸進行閹割,肯定不是一次性一起閹割,必然是要分批進行。
少府是奴隸最多的一個部門,還是皇帝的私人所有物,那麼從少府開始閹割起是最好的。一來能夠給所有人帶去榜樣,皇帝的奴隸都閹割了,其餘人還有什麼話好說。二來是少府的奴隸那麼多,進行閹割的人員可以從陌生到熟悉,就算是練手給整死了數量眾多的奴隸,完全就當是在積累手藝的經驗了。
“僕知道他們是在打什麼主意。”
張石對劉彥的自稱就是“僕”,有別於其他人自稱“臣”。而少府令的確就是皇帝的私家僕人,算是能夠位列朝班的家臣。
劉彥也知道。
無非就是少府的主要勞動力是奴隸。而奴隸進行閹割,哪怕是沒有死去,有一段時間根本就幹不了活。在這個空檔時期,三省六部就會卯足了勁地彌補空白。
“僕管理的少府是一個有矩陣組織結構的部門,哪會出現那種事情。”張石笑眯眯地說:“他們與僕一直在競爭,都競爭得那麼激烈,難道沒琢磨明白?”
所謂的矩陣組織結構又稱規劃——目標結構,是把按職能劃分的部門和按產品(或專案、服務等)劃分的部門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矩陣,是同一名員工既同原職能部門保持組織與業務上的聯絡,又參加產品或專案小組的工作的一種結構。
這個並不是劉彥創造,實際上三省六部就是矩陣式祖式結構。
三省六部是到了有隋一代才被初創,等待李唐才進行完善。在此之前,西晉是執行九品中正制,而九品中正制其實就是三省六部的前身。
西晉的九品中正制某種程度來說只是對三公九卿制進行了改良,簡單的說就是處在新老交替的時刻。
三公九卿制是一種直線型的組織結構,儘管漢帝國已經拋棄三公九卿制直接步入三省六部制,但三省六部同樣是直線型組織結構,朝臣或許發現了少府的一些不同,但真沒人懂得什麼是直線型組織結構和什麼是矩陣式組織結構。
百官認為少府掌握的資源多,卻是沒看出管理模式才是關鍵。
同樣掌握那些資源,不同的管理模式之下,所能發揮的效率必然存在區別,然後效能產出就產生了明顯的差距。
劉彥知道各種管理模式,但也僅限於知道而已。他不是什麼高管,沒有實際的操作和管理經驗,可以拿少府來進行自己的試驗,對國家部門則是採取穩妥優先。
等待某一天少府整理出一套可行的矩陣式組織結構的經驗,劉彥才會嘗試對三省六部進行改革,還是那種慢慢來的改革。
畢竟,再先進的管理制度,拿到不合適的地方,或者說是操作的人不同,可能比僵化的制度帶來的傷害更大。
劉彥面對張石的志得意滿沒有什麼表示。
少府無非就是要採取分批輪替模式,只要規劃得當的話,閹割所帶來的影響會有,但絕對沒有百官所想的那麼誇張。
“閹割啊……”劉彥面無表情地看著曠野,聲線不存在什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