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一頁一頁地“啃”了好多又厚又重的書,他背下了煩瑣的計算公式,又模擬炒股多次,命中率都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
他信心十足地向夢想奔去,但那年的股市暴跌,也讓他跌得很慘。
他記得書裡有句話:“大跌3日,必有反彈。”
果然,他看好的一隻龍頭股幾天後漲了,但他還只是一個毛孩子,沒有錢,所以錯過了機會。
夢想並沒有反彈,這次小挫折,讓他過起了一段平淡如水的日子。
2
也許是走得太久,夢想也沉睡了。但當路邊的美景刺激著眼球,那夢想就又甦醒了過來。
1998年,電腦勢不可擋地改變了他。那種冰冷的機器,竟然能變幻出如此美妙的世界,他在那樣的世界裡找到了飛翔的感覺。1999年,他又深深地陷入網路中,與Internet的纏綿。
他在網路中種植了另一個生命——一個更真實更自由的他,那一年,“楓雲”這個名字成為他一生的代號。
2000年,楓雲開始在北京工商管理學院進修電子商務專業。他是班上惟一一個擁有個人網站的人。業餘時間,他還在一家網站打零工,從晚上10時到早上7時,一晚的酬勞是60元,“稅後”只剩了53。8元。
越是頻繁、深入地接觸網路,他越驚訝於網路的神奇。幾件小事,更讓他深信自己與網路的緣分。
他曾經在OICQ上認識一位男網友,楓雲把自己的照片掃描上傳給了他。去北京上學的那天,那位網友騎著摩托車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還讓媽媽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楓雲覺得很溫暖。
他和學校同宿舍的好友,經常一起上網。一天,他們在網上遇到了各自的網友。因為聊得都很投機,所以楓雲要了網友宿舍的電話,一回頭,發現他的好朋友也在記一個電話,兩個電話號碼,居然是相同的——原來,他們各自的網友,竟住在同一個宿舍。
網路讓他的世界變得更寬廣,讓他從自我的侷限中得以脫身,也讓他的夢想長出了翅膀。
3
“我要為生我養我的地方辦一個網站!”這麼想著,他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大慶。
2003年1月,楓雲創辦了“大慶人網站”,並組織了網友俱樂部。他寫了一個本子的策劃方案,上面有各式各樣的專案和前景分析。
4月14日,他在“大慶人網站”發起了野外郊遊的啟事,短短十天,就有百人報名。雖然這次活動是賠錢的,但楓雲覺得賠錢也值。
不巧,那段時間遭遇非典,活動被迫終止,只能放棄A計劃,實行B計劃——舉辦心理沙龍。那天,楓雲騎著他的26腳踏車去接網友“意外”時,被“玲瓏指”和“小柿子”認了出來,一些從來沒有見過面的網友就這樣集合在了一起。那是一個愉快的開始,聚餐時間,“下得廚房”的網友揮舞著大勺,裡面的菜餚上下翻飛。大家敞開量喝酒,暢談共同的話題,直到夕陽西下,直到繁星滿天……
4
“要是能有一個場所,讓大慶志同道合的網友不時小聚一下,豈不美哉?”
楓雲立即告訴網路上的朋友:自己想開一個小酒吧,當做網友的據點。
“真實的謊言”和“傾心淡粉”首先表示支援。“真實的謊言”給了楓雲最多的幫助:設計、選料、監工,全程跟蹤,報酬不算多——每天兩瓶啤酒。
得知訊息的網友紛紛來到東風新村義耕小區,來到這個小小的楓雲休閒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獨特的風格:牌匾,是他們用幾塊木板鋸出來的,“楓雲休閒吧”幾個字,則是用染了色的麻繩拼成。牆面上的圖案,是大家用手沾上油漆,隨意拍上去的。
酒吧做起來,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這個小小的空間內,凝聚了網路上那些朋友的心意,這讓楓雲覺得——虛擬的網路,比現實還真實,因為那情誼,是深厚的。
“大慶人網站”的網蟲們,有了一個溫馨的窩,楓雲時常邀請他們聚在一起。這些人和楓雲一樣,大都是“80後”,不喜歡循規蹈矩,腦子裡永遠充滿創意,他們有著很多共同語言,楓雲休閒吧一時聚集了很多網路上的“風雲人物”。
5
至今,楓雲休閒吧仍是楓雲的最愛,但它卻只能留在記憶裡。那一年,他們在理想的雲霧裡太過沉醉,竟然忘記了現實是需要金錢的——酒吧沒開到年底,因為資金問題。
可是“大慶人網站”還在,朋友的支援還在,網友聚會還是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