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礦呢?
“康熙年間的物價是……”
李肆在兩個時代的記憶裡翻找著資訊,他雖然也研究過清史,但相關資料只模糊有點印象。比如說康熙後期,米價大概一石一兩銀子,田價大概一畝四五兩,可更細的東西就不清楚了。而這個時代的“李四”,又是個不知柴米油鹽的傢伙,印象也不怎麼深。
在田壟上走著,李肆的翻找也漸漸有了結果,原來是這樣啊,這日子,還就是一個字……苦。
之前父親病亡,喪事不僅花光了父親的積蓄,還將那十畝水田的田骨賣了出去。而他謹尊父命,前兩年一直堅持讀書。為了能有童生的資格,必須入私塾,那十畝田的收入,大半都拿出來當了塾師的脩金和節敬,不是靠著關鳳生的照顧,他連吃飯都成問題。
很遺憾的是,幾次縣試,他都沒考上,更不用說府試和院試。去年粵北天旱,水田短收,入手的銀子也大幅縮水。他“李四”感覺到了生活的壓力,不得不淡了考功名的心,去礦場當了礦工,每月掙個七八錢銀子,這日子總算才勉強過得下去。
七八錢銀子能幹什麼?清朝綠營兵的戰兵每月一兩五錢銀子【2】,還有三鬥米,即便是在康熙朝,也都在叫活不下去。李肆隱約記得,在這個時代,一斤豬肉算成銀子要三分左右,一兩等於十錢,一錢等於十分。也就是說,他當一個月礦工,能買二十來斤豬肉。以李肆穿越前的豬肉價計算,每個月工資相當於四百塊,加上水田的租子,還有口糧田的收入,似乎也不算赤貧階層吧。
“沒有房貸,不交水電,說不定還比穿越前掙得多呢。”
李肆這麼感嘆著,接著一怔,不對不對,怎麼可能還比三百年後過得好呢?
康熙後期,像他這樣,一月除了基本口糧,平均下來還有一兩多銀子,只算爬在了溫飽線上。金庸的老祖輩查慎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