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殺其使者,遂與之絕交,轉而求婚於魏。
魏文帝許之,於十七年六月,把魏長樂公主下嫁給他。
及至廢帝元年正月,兵強馬壯的阿史那土門終於發兵擊柔然,以雪前恥,並大破之於懷荒北,逼迫阿那瑰自殺。
至此,盛極一時的柔然汗國被滅,土門自號伊利可汗,猶古之單于也;號其妻為可賀敦,亦猶古之閼氏也,自此建立突厥政權。
突厥人以漠北為中心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隸制政權。最盛時疆域東至遼海(遼河上游),西瀕西海(今鹹海),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南臨阿姆河南。
土門死時,立他的兒子科羅為汗,號乙息記可汗。
乙息記可汗死時,立其弟俟斤為汗,是為木杆可汗。木杆可汗四處征戰討伐,威服塞外諸國,並與當時的中原北魏共同伐齊,甚至傭兵到達了幷州地界。
木杆可汗死後,又捨棄他的兒子大邏便,而立他的弟弟為可汗,是為他缽可汗。
他缽可汗死後,打算立哥哥的兒子大便羅為可汗,可是因為大便羅的母親低賤,國人不服,而最終立了自己的兒子盭邏為可汗。但大便羅不服盭邏的管轄,經常為難與他,無奈之下盭邏便把汗位讓給了攝圖。
攝圖史稱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另一稱號是沙缽略可汗。他自居在都斤山,把盭邏降位居住在獨洛水,稱為第三可汗,就任大邏便為阿波可汗,放其回去統領其部屬。
此時,隋文帝楊堅接受禪讓,成為隋朝開國皇帝。沙缽略可汗透過周朝的千金公主(後被隋朝收認做大義公主),給隋文帝上書,使沙缽略可汗漸漸與隋朝走在了一處,並憑藉隋朝幫他平定了內亂。
在沙缽略可汗死後,聰明的隋文帝,採取各種手段,離間分化突厥汗國內的各方勢力,最終使得突厥汗國被分成東、西兩部,並在三十多年中內戰不已。
隋朝卻因此發展成為強大的帝國,並透過控制東突厥,有效地控制了東北亞諸少數民族。
在隋末唐初,在與突厥的紛爭中,主要是針對東突厥勢力,因此西突厥不在這裡贅敘了。
沙缽略可汗之後的東突厥五位可汗分別為:葉護可汗(阿史那處羅侯)、都藍可汗(阿史那雍虞閭)、啟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世)、處羅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設)。
這些東突厥可汗與隋朝的關係還算融洽,雖然偶有紛爭,但常年朝貢,也算是聽話,而朝廷也厚待他們,幫他們對付西突厥等敵對勢力。
直到東突厥的第六位可汗,頡利可汗即位,終於拉開了中原與突厥全面對抗的大幕。
史載:“頡利啟民可汗第三子也,承父兄之資,兵馬強盛。有憑陵中國之志。高祖以中原初定,不遑外略,每優容之,賜與不可勝計。頡利言辭悖傲,求請無厭。”
細查史書,我們不難發現自頡利上臺後,幾乎年年與唐大戰,而且,一改過去幕後指揮的做法,直接出馬作主力,其它割據勢力反而成為協從力量。
“武德四年(621),突厥夥同高開道與唐爭奪雁門及河東其它地,敗。”
“武德五年(622)八月,突厥分兵三路,分別由幽州、雁門、原州侵唐,頡利親自率十五萬騎從雁門入寇。唐派鄭元壽許以“幣帛皆入可汗”,突厥退兵。”
“武德七年(624),突厥改從關內道進攻,三月、七月、八月,頻犯原州,抵達隴州、歧州,東距長安四百餘里,長安告急,李世民巧施離間計,頡利叔侄互相猜疑,退兵。”
“武德八年(625)七、八月間,突厥又自靈、相、潞、沁、韓、朔等州全線南下進犯,敗。”
“武德九年(626)八月,突厥再次南下入寇,兵逼長安西郊渭橋,唐朝賄以金帛,突厥退兵。”
此後,突厥內部矛盾激化,突利可汗、鬱射設相繼降唐,薛延陀聯盟反攻突厥,到貞觀三年,李世民覺得是到了決戰剿滅東突厥的時候了,果斷出兵,並於貞觀四年,一舉擒獲了頡利可汗等數萬突厥人,並把他押解京師,至此宣告東突厥滅亡。
當然,這份安靜絕對不是一點兒紛爭沒有,西突厥時常擾邊,東突厥的散兵依然會在秋冬水草乾枯之際犯邊,只是再沒有大規模的戰事而已。
至此,有人或許會問,那突厥人到底是什麼人呢?他們的後代在哪?
現代意義上的突厥,沒有一個唯一的概念,現代突厥不是一個民族,而是指很多民族的總稱。
若說現代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