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日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來白牛先生,說著是大秦的秦直道。”
一個書生站了起來,在這個年月,書生不使未必比後世的史學家差多少。
所以,當陳進才說到其實秦朝的時候已經有了,最初的高速公路的時候,他們就想起了那條秦直道。
秦直道這條跨時代的路,可能到了現代已經很少有人去關注。
不過如果真的有人去了解的話,就會發現這一條路,甚至在經歷了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那條路上還連一棵樹都長不起來。
有的路段現代還可以很好的行走汽車,如果說起質量保證,這絕對是質保2000年。
“造這一條路,耗盡大秦的民力,大秦二世而亡,除了控制地方沒有做好之餘,其實更多的就是這條秦直道耗盡了大秦的民力,還有財力。”
再次說話的還是蔡京,他作為一個老相,把持了大宋的朝政多年,所以當起了頭說起秦直道的時候,他能把裡面的事情侃侃說來。
這就是一個人的底蘊,而且他說的挺有道理的。
不管是控制地方還是秦直道耗盡了民力,他都是一語中的。
足見這個人,以前當上大宋的相爺,不是僥倖。
“跟秦始皇一樣的,還有隋煬帝。
他挖的大運河就跟秦直道一樣,後世得益,但在當時確實耗盡了民力,還有財力。
不過隋煬帝倒是比秦始皇要好一些,他挖通了大運河,還沒有耗盡,直到他三徵高麗才耗盡了國運!”
他們說的話,陳進才是非常贊同的,他說的一千年前的高速公路就是秦直道。
而秦直道確實是耗盡了大秦的國力。
但是,他卻可以讓騎兵三天內,從秦都咸陽直奔北疆。
把以前需要兩個月的行程縮短為三天三夜。
據後世調查,當時秦帝國有30萬強悍計程車兵據守在北疆。
這些士兵每天需要消耗50頓糧食,當然,這是現代的單位,以前所用的單位應該不是這些。
然後,如果是從咸陽給北疆那裡計程車兵,運送軍糧的話。
想要運送50噸糧食,卻必須要帶上9000噸,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因為以當時的運力,路上被民夫和牲畜消耗的糧食,卻是要比需要運送到目的地的糧食高出百倍以外。
所以說,大秦帝國修了這條秦直道,是一個跨時代的創舉,不過因為他太急了,導致死的人太多,消耗的財力也太多了,拖垮了整個帝國!
隋煬帝也是,他挖的那條大運河,可以很快的用船把南方的糧食運往北方。
後來的那些朝代能很穩定的,維持整個帝國的強大和安穩,靠的就是南糧北運。
這條大運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船運比陸運更好的是,少了牲畜消耗的糧草,這是一筆很大很大的開銷。
基本上,會算賬的人算過這筆賬之後就會發現,原來運送的糧草,基本上百分之五六十都落到了這些牲畜的肚子裡。
而照顧這些牲畜需要民夫,路上民夫得吃喝,吃喝也是消耗!
牲畜和民夫加起來的消耗就已經是一個天大的數量!
一個非常重的負擔。
可是如果船運的話,人們驚人的發現,一艘船上能裝的東西非常非常多,是馬隊的好幾倍,而消耗卻是驚人的小。
一艘船用得著多少人?
可是,兩三匹馬卻需要一個人去照顧,長途運送的話,其實一匹馬或者牛也拉不了多少東西,哪怕是有車。
所以,船運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驚人的一個進步。
大運河的誕生,可以說是為後來的朝代,加上一條非常粗大的血管。
這條血管,意義重大,屬於定海神針一類的東西。
不過悲哀的是,不管是秦始皇還是隋煬帝,都是因為這些耗資巨大工程,而被後世學者們所病詬。
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耗資巨大消耗國力,苦了老百姓!
也是操之過急的一種現象,一種表現。
應該是不管是秦始皇修那條秦直道還是隋煬帝挖那條大運河,他們都沒有讓參與者得到多少好處,反而是得到了苦難和死亡。
“如果修那條秦直道可以得到財富,挖那條大運河也可以得到海量的財富。
參與者皆得益,便不會對人形成苦難!”
“在900年後很難想象修一條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