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勉強的。”
“天?要變了?”
“嗯!據我的分析,世界大戰已經迫近,經此一戰,英國殖民統治極有可能被打破,這裡會出現一個新國家,在哪裡都是建功立業。如果你幹得好,5年之後,恐怕連我都得尊稱你為大將軍了,光宗耀祖好不威風啊!”馬遷安呵呵笑了起來。
張儀低頭思索了一陣,忽然抬起頭,“如果那樣,我若不死而僥倖成功,那我什麼身份?是不是要放棄中國人國籍?”
“朋友,中國人民的朋友。”
“可是我沒有政治頭腦,恐怕擔不起這個大任。”
“呵呵,不要考慮那麼多,只要手裡擁有一支強大的武裝,會有人幫助你,比如我,比如陳先生,比如那些意圖在此地落地安家的華人領袖,到時候他們都會找你的。”馬遷安拍了拍手,結束第一次試探性的談話,這種談話不需太深入,要看張儀自己的悟性。如果他自己沒有這個意願,說多了也白費。
張儀這個人也不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自謙,他有一定的能力,如果在自己的全力幫助下,有很大可能趁亂拉起一支力量,為戰後的在馬華人爭取到更大的權益,起碼一支華人武裝的存在,會迫使新政府不敢出**歧視華族的法律檔案。
王侯將相無有種,亂世英雄累迭出!馬遷安拍了拍陷入沉思的張儀,送了他一句“金玉名言”。
隨後的幾天,馬遷安又探視了已經轉移到密林深處的東江總隊的同志,與他們一起訓練了幾天。韓滿江請示能否回國的問題,被馬遷安以未得到上級通知為由避了過去,這支武裝的存在,使馬遷安心中有底,此時還不是放他們離去的時候。
又隨後的幾天,馬遷安開始在馬來半島瞎轉,瞭解本地風土人情及各部勢力分佈的情況,搜尋一些有用的貨源,畢竟情報上所說的也有一些不準,實地考察最容易現真相。
他一連轉了十幾天,看似漫無目的,也不與國內聯絡,實則他在密切關注著國內即將生的一件大事…皖南事變。
他無力解決這種事情,這遠遠出了他的能力,事變的生是必然的,無可挽回的,這是國共雙方長時間摩擦及互不信任的結果,在事變前幾個月,毛Zd就敏銳的預感到老蔣要找一次大麻煩,從以後解密的資料上看,從4o年9月19日至12月26日,毛Zd曾過12份電報敦促新四軍北上,均被項同志直接拒絕或婉拒,最後造成老蔣有充足的時間調兵遣將,距伏擊地最遠的一支蔣軍用了一個月時間才集結到茂林地區,老蔣早有預謀,不打這一支,也會打另一支,總之是必打。
回到星加坡已經是1月15日了,事變的軍事部分已經結束,但政治鬥爭還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延安採取了“軍事守勢,政治攻勢”八字方針,極大獲得了國內外各種勢力的聲援,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援,獲得民心。老蔣在政治上空前孤立,除了幾個強硬分子如白崇禧何應欽支援他外,其餘各軍閥採取了騎牆態度,黨內政學系及一些重要將領如陳誠、胡宗南、張治中等對蔣介石的**軍事行動也並不積極贊成。國民黨左派如宋慶齡、何香凝、柳亞子、彭**等在香港起抗議運動;並3次致電蔣介石;反對國民黨當局“圍剿”新四軍;要求國民黨當局“懸崖勒馬”;“慎守總理遺訓”。
這一次國共摩擦,其實是延安方面獲得了政治勝利。正所謂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可能這種結果雙方都是始料未及的。
來到陳嘉申的辦公室,就見老頭正皺著眉頭俯身在看一份報紙,聽到有人進來,抬起頭見是馬遷安,不悅的說道:“跑了這許多天,也不聯絡,國內出了這麼大事也不關心,知道了麼?”
能不知道嗎?馬遷安表情嚴肅的回道:“正因為此事,我才急著回來見您,您什麼看法?”
我什麼看法?這不明擺著呢嗎!“弭止內戰;加強團結”八個字。陳嘉申將已經寫好的八個字推了過來。
“我想去一趟重慶,親自質問老蔣,為什麼做出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這是為什麼?”陳嘉申抬眼看了一眼馬遷安,以不庸置疑的口吻說道:“你也準備一下,跟我一起去,我去重慶除了見老蔣,還要面見你們的周副主席,讓我這把老骨頭再揮一次餘熱,日本人還佔著我們大片國土,我們中國人再不能內鬥了。”
馬遷安陷入沉思,看得陳嘉庚一陣上火,老頭怒氣衝衝頓了一下桌上的杯子,“你倒是說話呀,你去還是不去?”
馬遷安是知道後續事件如何展的,陳老先生去與不去對事件無影響,自己去就更沒什麼作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