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最後一個返回的人。”
“返回?”我問道,“從哪返回?”
德爾瞅著我,面無表情,連不耐煩的情緒都沒有。“你屬於十字形,”他說,“你必定了解十字架之道。”
我點點頭。我很明瞭地認識到,這條對話車道中蘊含著許多不合邏輯的環路,它總會讓我們的對話戛然而止。我絞盡腦汁,琢磨著是否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領會這條細微的資訊。“那麼,那個阿爾法,我邊說邊指,“是不是最後一個出生的。返回的。但是還有其他人會……返回?”
我不能確信自己理解自己的問題。如果談話物件的語言中沒有“孩子”這一詞,也沒有時間觀念,那該如何打聽出生的問題呢?但是德爾似乎明白了。他點點頭。
受此鼓舞,我問道:“那麼,下一個三廿又十什麼時候出生?什麼時候返回?”
“沒人能夠返回,只有死了才能返回。”他說。
我覺得我恍然大悟了。“也就是說,只有誰死了,才會有新的孩子……新的人返回,”我說道,“你們用另一人彌補少了的人的空缺,以便讓這個群體保持在三廿又十的數量上,對不對?”
德爾沉默著,我覺得可以把這理解成他的預設。
他們的制度看上去再清楚不過了。畢庫拉對他們的三廿又十的數量很當一回事。他們讓部落的人數一直保持在七十個,也就是四百年前那艘墜落在這裡的登陸飛船上,記錄在冊的旅客名單的數量。這兩者之間巧合的可能性很小。一旦有人死了,他們讓小孩出生,代替成人。簡單如此。
簡單但是不可能啊。自然和生態不會如此有條理地執行。除了最小群體數量的問題,還有其他荒唐事。即使很難辨別這些面板光滑的人的年齡,但是顯而易見,最老的和最小的之間最多也就相差十歲。雖然他們的行為方式像個小孩,但我猜他們的平均年齡在三十標準歲數末,或者四十五歲左右。那麼,老頭們在哪?父母親,老姨丈,沒嫁人的姨媽在哪?照這個樣子下去,整個部落幾乎會同時進入晚年時期。在他們所有人超過分娩年齡,而需要替代部落成員時,會發生什麼事呢?
畢庫拉過著枯燥、慣於久坐的生活。即使住在大裂痕的近懸崖邊,事故發生的比率也肯定很低。這裡沒有食肉動物。季節的變化程度非常小,食物供給也確實幾乎保持著穩定。但是,即便所有這些全部都是真的,這莫名其妙的群體在四百年的歷史中,意外總不能避免啊,譬如疾病橫掃村莊,譬如有些不尋常的藤蔓就那麼斷了,把誰摔下大裂痕,又譬如會不會發生一些自無可考時期以來保險公司都害怕的事呢。
然後呢?他們是不是生下來時還是帶著差異的,然後會慢慢轉到他們現在這無性徵的行為中去呢?是不是畢庫拉完全有別於任何其他記錄在冊的人類社會呢?他們是不是有發情期,幾年一次,十年一次?,或者,一生一次?值得懷疑。
我坐在我的茅屋裡,審視著各種可能。可能是,這些人的壽命非常長,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可以生育,這樣就可以簡單地替代部落的傷亡人員了。只是這解釋不了他們相同的年齡啊。也沒有辦法解釋這樣長的壽命是如何達到的。霸主能夠提供的最好的抗衰藥物,也只是設法讓人在一百標準歲數的上增加一點點的活躍壽命罷了。預防性的保健措施把中年早期的生命力很好的擴充套件到六十歲末,也就是我的這把歲數,但是除了為富得流油的人提供的克隆移植物,生物工程,以及其他特權享受,世界網內沒有人會打算在七十歲的時候計劃組成一個家庭,或者在他們一百十歲的生日聚會上跳上一段舞。如果吃茶馬根或者呼吸羽翼高原上的純淨空氣對延緩衰老有著鮮明效果的話,那毫無疑問,海伯利安上的每個人都會住在這裡,大嚼茶馬,這個星球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會建有遠距傳輸器,每個霸主的公民,只要有寰宇卡,都會計劃把假期和退休時間花在這裡度過。
不,更為合理的解釋是,畢庫拉過著正常壽命時間的生活,孩子的出生率也正常,但他們都會殺掉新生兒,除非有人死去。他們也許實行禁慾,或者實行節育,而不是屠殺嬰兒,直到整個一村的人到了某個老齡,需要新生力量了。大規模生產時間解釋了部落成員明顯的相同年齡。
但是誰來教導年輕人呢?父母和其他老年人到底怎麼了?是不是畢庫拉把他們的入門知識,把他們拙劣的文化星火相傳,然後讓自己死去?這是不是“真死”,整代人的死去?是不是三廿又十殺死鐘形年齡段兩頭的人呢?
這種思考毫無用處。我開始因為自己缺乏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