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西佔據了我們的空間不說,還佔據了我們的談話內容:它們是否時髦?是否實用?是否合算?來自何方?出自何人設計?屬於哪種審美?歸於哪個潮流?什麼時候減價?什麼時候增值?有無保留價值?用多長時間該扔?哎呀,人與人之間最容易找的話題是說東西,甚至由於說東西能把不同的人說成朋友。
東西呀東西。如果你明白這個時代,你就明白在你周圍已經沒有了那個徹底虛無的空間。我們周圍除了人和車之外,除了人和牆之外,還有一個沒有形狀的東西隨時在控制我們的一切行為——現代物質文明。我們都知道這個物質文明已經發展到可以替所有的文明說話的地步了:不知道電聲合成,別說自己懂現代音樂;不知道材料裝置,別說自己懂現代藝術;不知道時尚,別說自己懂電影;不知道吃喝玩樂,別說自己是作家……所以我們無法逃避地在給現代物質文明打工。
回憶小時候吃健康食品長大的那個年代聽起來像是遺老遺少的賣弄;回憶“*”時期由於物質貧乏而生活簡單快樂聽起來更是陳詞濫調;回憶八十年代文化運動的單純熱情聽起來非常業餘;回憶在海外生存一切從零開始的艱苦聽起來又酸又臭。所以不要回憶,只看著今天。除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們還缺什麼?還需要什麼?還要換什麼?
我們嚮往的那個淨化的精神空間怎麼越來越小了?
以前的人,拿著一本老子的《 道德經 》,走遍天下,沒人敢評判讀書人。現在你穿著中式長衫在街上走,人家笑你是趕時髦,民族主義,歐洲審美,中國標誌等等,可你要是換上西裝,還有說法在後面等著,顏色?剪裁?流派?品牌?風格?審美?你是誰?索性穿著運動服,又有說法,這人太糙!
我們可以觀察周圍喜歡物質的人有不同種:為了審美而選擇物質的人,往往不吝惜不算計,不計成本,為了一件美物,不惜傾家蕩產,這種人大部分是有藝術氣質的人。為了顯示財富而選擇物質的人,喜歡買貴的東西,喜歡名牌,喜歡讓人看見物體的金錢價值,這種人往往是小時候窮瘋了。用物質來表示自己精神的人,喜歡用錢買風雅,不惜出巨資買自己也不太明白的東西,只要別人認為那東西標誌著風雅,就一定讓自己的客廳裡擁有它,這種人往往是因為自己沒有精神,只好花錢去買精神。但是最可怕的事情是很多這些沒精神的人最喜歡拿自己的物質當精神跟人說教,以身正法,告訴大家生活的準則就是買精神,好像只有高價買來的精神是精神,天生的精神都是糙貨。弄得有原生態精神的人類覺得自己是三等公民。 txt小說上傳分享
精神和物質的PK(2)
我們住在這個已經被商場攪亂了的大村子裡,所謂的精神淨化境界不是一個可以去追求的東西了,一個人心裡沒有一塊淨化的空間,把自己鎖在衛生間裡也沒用了。對付這滿地球的商場,只有把這些複雜的物質文明給搞清楚了。要是鬧不清古代琉璃和現代玻璃的區別,佛經普及讀物裡那些關於天堂的描寫不是也白說了嗎?世界經歷了數千年的物質文明,咱們要是還非保持著猴子的習慣,也就完全沒有希望看懂《 道德經 》了。想想,除了上月球,無路可走,可碰上外星人,又顯出蘋果電腦G5過時了。人類精神世界的深藏之處,是在人精力集中的那一瞬間給自己的腦仁子形成的那個淨化境界,這個境界誰也拿不走,什麼物質也代替不了,什麼潮流也改換不了,什麼概念也束縛不了,這種瞬間本來是上帝發給所有人的,但如果你要是在這個瞬間裡想著怎麼去買減價物品,你就連這點兒境界也放棄了。
面對世界這個大市場,弄明白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真難,比買傢俱難多了。買傢俱很容易:要簡約主義,就只往黑白顏色上去;要古典主義,就多花錢研究顏色和花紋;要自然主義,就杜絕塑膠;要現代主義,就別怕不舒服;要日子溫馨,就別講審美;要日子小康,就別多花錢;要當藝術家,就自己設計……但是生活中的選擇,錯了就很難退換。並且我們誰也說不準,人類這種飛快進化的大猴子,手裡多了或少了幾張鈔票以後能夠改變多少內分泌。有人為了追求精神到印度去,在那兒認識了國際老鴇,回來就改行當了高階*;還有人拿著鈔票到非洲去*,徹底違背自生自滅的天意。可見逃到天涯海角,靈魂是不會寄人籬下的,不給它找到真正的歸宿它就鬧死你。糖 精
我有很多女朋友都羨慕電影裡的那些美好的中產階級家庭 —— 一棟樓房一家人,張口閉口稱“蜜糖( honey )”“甜心( sweet heart )”。結果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