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失望了,搜了半個更次,除了打更
的與巡商民壯外,一無所見。
等他回到能仁寺,老小兩花子都不見了。
他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找不到任何能幫助他的人。行囊與八十餘兩盤纏,皆放在紫
燕楊娟的家中,目下他是孑然一身,身無分文。酒是英雄財是膽。出門人身無分文,豈不糟
透?
天亮了,第一件事是今天沒有錢買食物充飢。如何是好?
拖至午間,飢腸轆轆,他再也耐個住了,一咬牙。出城徑奔女兒橋。
白天看這座村子,與晚間完全不同。怪,他人得材來,看不見半個穿勁裝的人,全是些
殷實誠樸的村民。男女老少與其他的村落並無不同。
他向村人訂聽楊姑娘的下落,村民們一問三不知。楊姑娘所住的那間大廈,竟然是鄉長
的住宅。鄉長不但一口否認有楊姑娘這個人,而且聲張起來,引來了一群村民,眾口一詞指
責他有意登門訛詐。要將他送官究治,他只好乖乖地,狼狽地出村。
他必須找到場姑娘討回銀子行囊,不然就槽了。
他想起楊姑娘說過在石門澗設伏的事,心說:“我何不到石門澗去找她?我非找到她不
可。”
到石門澗,遠著呢,澗在池山與鐵船峰下,兩山並峙如石門,壁立千仞,石門澗從中流
過,懸流飛瀑,怒流相激,聲如奔雷急鼓,聲聞數十,極為壯觀。因為地近第一大寺天池
寺,因此是一處名勝區,確也是廬山的山北第一絕勝。
他向廬山啟程,走的是雲峰寺大道。這條路因為從新修整天池寺,太祖高皇帝御賜一座
周顛仙人碑,指定要樹立在白鹿昇天臺內,為了搬運這塊御碑,出動了無數民夫丁役,把這
條路拓寬,每隔一里建一座亭,十分方便,遊山與天池寺的香客,皆走這條路入山。
暮色四起,登山道路沒有行人。
接近九十九盤,已是暮色蒼茫。他飢火中燒,餓了一天,在他來說,這是破天荒第一
道,確是十分難受。
前面出現—座歇閒亭。居然還有三個香客在亭中歇腳。廬山以出產猛虎著名,末牌以後
行人絕跡有,如果有,那必定是不怕猛虎的人。
相距十餘丈外。便可看清亭中人的像貌。一個穿儒衫的中年文士,一個短髮僧人,一個
中年大漢。儒士佩劍,中年大漢佩一把七星刀,短髮僧人支了一把方便鏟。當年是出家人,
並不一定剃光頭,披短髮的僧人不算稀罕,俗稱帶發頭陀。這位頭陀好威猛,獅鼻海口,虎
目炯炯,穿便袍,腳下多耳麻鞋頗為堅牢,一看便知是一個走方僧人。
三人坐在亭中聊天,亭中的石桌上放了一大包滷萊,兩隻酒葫蘆,一面進食一面談笑自
若。看到大踏步而來的方士廷,全都用頗感意外的眼光向他注視。
酒香與菜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情不自禁地進入小亭,籲出一口長氣,在亭腳下落坐。
他決不想向人討食物,人窮志不窮。他做夢也沒有料到有這一天,目下是窮途末路,舉
目無親,落魄的滋味真不好受。他說不出自己真想歇腳呢,抑或是被食物所引誘而在此停
留。
中年儒士目光如炬,突然說:“小兄弟,相見也是有緣何不坐近來聊聊?如果不急趕
路,喝兩口怎樣?你穿的是單衣,由此往上走,沒有棉襖難御山中清寒,喝兩口酒正好暖暖
身子。”
中年大漢也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過來坐坐,年青人不要婆婆媽媽,爽快些方能
顯然出豪氣。”
他整衣而起,臉紅耳赤地說:“諸位大師盛情可感,小可……”
“坐下來再說,先裝些東西下肚。”帶發頭陀用打雷似的洪亮嗓子說,取半隻滷雞遞
過。
他心中十分感激,先向眾人長揖為禮。苦笑道:“恭敬不如從命,小可打擾諸位大叔
了。”
他坐下進食,半隻雞他幾乎沒吐骨就送入腹中了,狼狽的情景可想而知。
頭陀遞過一塊肉脯,笑道:“你該有一天未進食物了,年青人怎能少得了食物?貧僧閱
人多矣,今天倒是第一次看到像你這種落魄的怪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