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一來,鳳凰街機平臺浮點運算效能最高每秒鐘可以達1000萬次以上,並且,配置了512Kb記憶體、512Kb視訊記憶體……當然了,這些硬體大部分都是從國際半導體大廠批次訂購。
比如,記憶體而言,國內目前能夠生產1Kb的dRAm,一個記憶體條上8顆dRAm芯計,也就是說國內廠商可以提供8Kb的記憶體條,這種技術水平,是不可能成為盤古平臺或鳳凰平臺的供貨商的。
盤古平臺採取了雙記憶體條插槽,每根記憶體32K,即使國內的廠商按摩爾定律的速度發展,也需要3年之後,才具備給盤古主機供應dRAm記憶體條的機會。
當然了,新創業電子公司還是大量的向國內的半導體廠商提供dRAm技術,這個技術實際上,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
半導體時代的計算機常用的記憶體主要是dRAm,這項技術是英特爾公司60年代末發明。
嚴格來說,當初快捷半導體公司已有類似的技術,但由於這個專案不受重視,所以,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帶著技術離開仙童,之後,就靠著dRAm專利技術,成為半導體行業的新銳。
當然了,在70年代,英特爾公司的儲存器業務就不算受到一堆競爭對手挑戰,逐步從佔有率90%下降到40%!80年代,日本廠商的價格戰,讓英特爾公司這個原本的儲存器老大,市場佔有率逐漸下滑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與此同時,對於英特爾公司而言,其儲存器業務佔其公司的研發成本的三分之二,與此同時,貢獻的營業收入僅佔英特爾公司的5%,最終,85年英特爾公司下定決心砍掉了儲存器專案,專注於做貢獻更多收入的cpU!熬過了80年代的轉型期鉅虧,之後,386晶片時代,Ibm一度不採用386晶片,但是,其他的相容機廠商紛紛採用,pc相容機陣營反客為主,並且,確定了整個陣營的核心技術是x86晶片,而不是Ibm公司。
這麼一來,成為pc陣營實質上的老大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英特爾公司後來的利潤自然是水漲船高。一度憑著pc市場的壯大,英特爾的市值甚至超過了Ibm。
長久以來,英特爾經常吹牛逼,宣稱當初放棄dRAm是多麼正確的行為。然而……很多年之後,英特爾開始後悔了,僅僅靠cpU賺的利潤不夠啊,所以,不斷想要把觸角伸到主機板、記憶體……在主機板領域,英特爾做的就比較成功,主機板跟晶片捆綁銷售,標準也是英特爾制定,不服不要玩。
但是,顯示卡、記憶體、機械硬碟等等領域,話語權卻不是英特爾公司說了算,因為,其把這一塊市場的話語權放棄了……
新創業電子公司跟那些pc陣營不大一樣,pc陣營一開始是Ibm定下了技術標準。但後來,Ibm自己搞砸了,失去了標準的解釋權,變成了整個市場軟體和硬體巨頭協商,大家探討出一套對於大家都有利的技術標準,相容性成為第一。並且,由於cpU、主機板、記憶體、機械硬碟、顯示卡在內的各種硬體都不是一家公司研發,研發過程中也不會協商,所以,組裝起來之後,效能其實也是大打折扣。
只不過,長期以來大家已經被這個體系所束縛,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能力改變pc行業的長期形成的規矩,最終,pc的技術進步越來越慢。因為,隨著時間發展,積累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更好的辦法,其實是一家公司把其他公司全部收購,之後,技術完全共享了,研發時互相協調,這樣研製出來的整機,實際上效能會更好。
林棋當然不會放過dRAm這種技術,在其還未過專利保護期,已經透過虞博士,大量獲取了dRAm的資料。嗯,事實上,這也不是什麼保密的技術,國際上生產dRAm的廠商一堆,絕大部分都是日本廠商。
與此同時,三星公司也是在dRAm即將過了專利保護期時,佈局這個技術,從美國那邊挖韓裔工程師,讓其帶著技術到韓國開設dRAm工廠。到了後來,韓國三星公司的儲存器業務的牛逼,就是在80年代開始佈局奠定的基礎。日本廠商總是說三星偷日本廠商的技術,液晶、鋰電池等等確實是這樣,但是dRAm實際上,是到美國撿便宜,把美國那邊的韓國工程師重新挖到期國內,自然就把技術都打包帶過去了,80年代dRAm基礎專利到期,英特爾公司因為失去了護城河而放棄,但是日本廠商、韓國廠商卻是在專利到期後一擁而上。後來,這一塊市場的蛋糕,也基本上被日韓佔據,這個優勢一直延續到手機時代,更大市場蛋糕的快閃記憶體,一樣是日韓廠商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