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在效能上,即使僅有16.5mhz主頻的xRm32晶片,每秒浮點運算最快可以達到1500萬次。可以說,比最早期的xRm16晶片的效能要提升了2倍!
除此之外,32位晶片最高能夠定址4G的記憶體容量,從硬體升級潛力的角度來看,32位晶片跟16位晶片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16位cpU一般定址1mb的記憶體已經到頭了,即使透過改進,其潛力是存在上線的。即使,透過多核心的方式來提升效能,但能耗方面卻是飛速的增長,在經濟方面是不划算的。
而32位cpU能定址4Gb的記憶體,意味著,這樣的架構至少要等到21世紀,才會過時。在此之前,僅需要不斷的提升晶片主頻的效能,擠牙膏一般的推出新產品,就足以二十年內不懼競爭對手在效能方面的挑戰。
英特爾不久後推出的386晶片,跟xRm32相比,幾乎是從上市就意味著落後一代。
“這是在實驗室裡面做出來的工程樣品,技術上很成熟了,相容性很好,可以相容之前的xRm16平臺上的大部分的軟體。但是限於目前的工廠的工藝水平,保守估計要到87年,才有希望投產!”虞有澄說道。
林棋這才終結了一拳打死英特爾,叫囂pc陣營全系列都是垃圾的幻想,幽然說道:“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提升機器的效能,只能靠著雙核、四核、六核、八核這種方式來實現?”
“沒錯!”虞有澄笑道,“這一點,我倒是很佩服你。居然想到這種實用的辦法,單核效能短期內搞不上去,堆硬體保證效能的提升。”
這也不是林棋想出來的,而是後來進入21世紀之後,英特爾和Amd公司,升級工藝的成本和代價越來越大。所以,開始了雙核、三核、四核、六核、八核晶片時代。到了後來,使用者對單核心的cpU,連看一眼的**都沒有,只認多核,核心越多越強大,這逐漸成為市場共識。但是,使用者基本上不會認真的思考,由於程式最佳化的問題,大部分的情況下,只會用到一核,其他的核心都在休息,即使多核心一起工作,也不等於是起到雙倍、四倍、八倍的效能提升,事實上,效能提升還是比較有限的。
但是,核心越多越強大這種概念,是很有市場的。大部分的消費者,在兩款效能差不多的機器勉強,發現一臺機器的單核,一臺的多核,多半是認為單核要比多核的效能差太多。但實際上,兩者效能差距沒有消費者想想的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