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79年10月,大海出版社正式更名,林棋持股比例增至51%,與此同時,準備出版發行的《鬥破蒼穹》,出版社名稱也出現了變更。
一些《鬥破蒼穹》的發行渠道,發現出版社更名,但實際上還是之前的出版社之後,所以,後續合作並未受到絲毫影響。
讀者就更不在意出版社的名稱了,他們只在意正在連載的《鬥破蒼穹》。
在大海出版社更名為新創業出版社後,《鬥破蒼穹》系列也出版到第9集,累計發行量突破7萬本。平均每冊的小說發行量,已達0本。
而每新出一集,都會帶動已出版的整個系列銷量的增長!
張大海更徹底的明白,大海出版社這個牌子,一點不值錢,值錢的僅有《鬥破蒼穹》這本暢銷書,或者是林棋這個人。
跟同一時代的作者相比,林棋幾乎是出版界的怪物。基本每週出版一集的小說,內容幾乎相當於是一本週刊。既能保證質量,讓讀者充滿期待。與此同時,字數也讓讀者大呼過癮。
這種勤奮的作者的作家,書的內容又新奇好看,不紅幾乎沒天理!
不過,林棋處於書紅人不紅的狀態,他跟金庸、古龍等等武俠名家不同,那些名家出書,很快就有一堆的媒體報道和業內書評。
但林棋的小說,雖然讀者數量在不斷的擴大,但很少有媒體報道和關注這本暢銷書。
當一名紅書人不紅的作者,林棋一點沒有意見。
張大海倒是有點憤憤不平,想要給林棋花錢到媒體上宣傳造勢。但是,林棋拒絕了這個建議,表示不要花冤枉錢。
本來他就有一點廉恥心,拿著幾十年後作者的書賺名氣賺錢,再要恬不知恥的以此為榮,自賣自誇,別人會不會噁心他不知道,反正林棋自己會覺得噁心。
……
“林哥。”張茹低著頭,心情有點複雜的看著林棋。
原本,出版社僅有張茹一個責任編輯,她負責幫林棋修改稿子,也賣了不少力氣。而且,之前她是公司老闆張大海的親戚,對林棋的看法,僅是張大海的合夥人,並沒有過度的仰視他。
但此時,身份已經不一樣了。
張茹清楚的意識到,叔叔張大海都在抱林棋大腿。現在的張大海,也不過是林棋手下的苦力。
公司真正的核心掌權者,只有一人――林棋!
再次見到他,張茹已經感覺到了上下尊卑……
“《鬥破蒼穹》前150萬字,總共能出到20多集,讓公司精心校隊一番,之後,安排出版。”林棋將打字機列印出來的稿子,扔給張茹,“對了,下一集內貼一張招聘廣告。招聘金融財務相關的人員1名,月薪3500。律師1名,月薪5000。電子行業的研發人員5名,月薪面議。”
“電子行業……”張茹有點遲疑。
財務、律師之類的,都可以理解。
但新創業出版公司即使要擴大經營範圍,也用不到電子行業的人員吧。
“不是新創業出版公司需要電子行業的人員。是我需要,我準備成立一家電子工廠。”林棋微笑說道,“如果順利的話,新創業出版公司將會多一家兄弟企業――新創業電子公司!”
“好!沒問題!”張茹明白之後,迅速的按照林棋的交代去做。
實際上,79年代末,甚至,80年代香港都還是有不俗的工業產能。重工業自然是不行的,香港沒那個條件發展。但是,輕工業卻是相當發達,在亞洲重多工業城市中,工業化水平能排在前列的。
舉個例子――80年代大陸市場最常見的電子錶、計算器,已不是日韓等等國家制造,而是香港製造為主。
香港製造的這些商品,跟幾十年後的中國製造一樣,是物廉價美的代名詞。高階或許不行,但價效比一流。
比如,香港這個年代出現了一堆世界級的行業大王,塑膠花大王、服裝大王、皮鞋大王、腰帶大王、鐘錶大王、電風扇大王……
後來香港去工業化,原因很簡單――港英政府在香港迴歸之前,惡意的推高香港地產價格,透支香港發展前景的方式,讓港府能大量拍賣土地賺取驚人的收入。
之後,雖然,中英之間簽署的協議,不能把這筆財政收入捲走帶到英國。但港英政府臨走之前,卻是透過大興土木,投資一系列的重大工程,把利益輸送給英資企業。
透過這種瘋狂的抽血,基本上,讓香港製造業徹底窒息了。但地產商業,在迴歸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