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錯覺――因為,臺灣沒統一,臺資企業的標籤一直是臺資。
但港資企業就不一樣了,香港迴歸之後,不少的港資企業直接融入到大陸,成為陸資企業。
就像中國90年代大名鼎鼎的金山軟體,你說它不是大陸企業,人家肯定跟你急。但金山公司起源於香港,張旋龍家族的產業。早年還沒有求伯君,香港已經有金山公司了。
後來,求伯君被張家賞識,加入了香港金山公司。又後來,張家出資本,求伯君出技術,在大陸成立了珠海金山軟體公司,金山軟體最就是香港金山的子公司。
當然了,張旋龍是中國好老闆,給求伯君極大的自主權。而且,外界幾乎很難注意到張旋龍的存在,只看到臺前的求伯君。
後來,求伯君又招了雷軍等等部下,珠海金山軟體發展的比香港金山公司還要好,之後,反過來香港金山業務被珠海金山接管。
當然了,林棋雖然知道張旋龍老闆的大名,但卻沒有登門拜訪,畢竟,張家目前不做電子計算器,不能給他代工啊!
林棋登門拜訪的是容家!
容家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民族資本家,新中國建立後,儘管榮家積極響應新政府的各項政策,也獲得了極大的政治地位。建國後,政治風波,也一度讓榮家受損。
改革開放之後,容家幾起幾落,也平反過來,重返政治舞臺。但,財富角度來看,大陸的容家已破產,不再是資本家,而是手握重權的官員。
而留在香港發展的容家分支,雖然跟香港頂級的富豪家族差距較大,但依然還算是一個富裕的資本家族。
而在改革開放後,大陸容家本家有個青年人容健,對從政不太感興趣,卻羨慕香港的生活,所以,決定投奔香港的親戚。到香港時,容健兩手空空,好在容健的父親在香港那邊的家族企業,也是有一點股權的。那些股權比例很小,但這幾十年來,企業分紅都存在賬上,一分錢沒動。
容健抵達香港後,在其父的指點下,讓香港那邊的親戚清算這些年股權的價值和分紅。雖然那筆投資並不是很多,但幾十年過去了,還是清算出了百萬港元的資產,這些資產成為了容健在香港發展的第一桶金。
有了100萬港元的底氣之後,容健拿這筆本金,入股了堂哥容鑫看不上眼的愛卡電子廠。
這家電子廠,原本規模的非常小,但是容健手中,不斷的壯大,而容健在工廠裡面的利潤分紅和工資收入,也是持續增持股份,逐步成為愛卡電子廠的大股東。
愛卡電子主營業務,是生產大陸非常受歡迎的電子錶。這年頭,大陸當二道販子,倒賣香港電子錶的小商人都能發家,更別說,生產電子錶的工廠了。
因為愛卡電子廠最早把電子錶賣到大陸市場,而此時國內電子錶,基本上是供不應求。所以,愛卡電子廠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目前產值幾百萬元,但是,再過幾年,產值甚至上億元!
幾年之後,有一家美國公司,被愛卡電子廠的快速增長的業績所吸引,出資1200萬美元買下這個企業。等美國資本高價買下之後,大陸的電子錶廠已經遍地開花,愛卡電子後來虧的媽都不認識。
而容健則因為及時脫手這家沒前途的低端電子工廠,而獲利數千萬。
林棋找愛卡電子廠合作,除了愛卡電子廠具備生產電子計算器的能力之外,更關鍵的是他知道容健被低估的背景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