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報價一百五十兩?!嗯?!)
守漢的這篇答覆文字之中最為得罪人的就是指出了流寇興起的原因,其根源就是土地兼併,然後官紳不納糧,導致民眾負擔過重。而朝廷錢糧來源卻是隨著天災的蔓延擴散。流民的四處求生而越加縮減。所以,如欲徹底平定流寇還海內以平靜。手段其實很簡單。只要一道聖旨明發天下,宣佈官紳一體納糧繳稅。然後想法讓這道聖旨令以李自成闖營、羅汝才曹營、張獻忠西營為主的農民軍知曉,不用半年,所謂被李自成等人裹挾而來的百萬流民便是散歸故里。徒黨星散的李自成等人自己就會投降。
但是,這段文字毫無疑問的被朝中文武大員、勳貴、太監、甚至崇禎本人忽略不見了。開玩笑,一體當差納糧?朝廷的體面與尊嚴何在?難道要我等(朕)與你李守漢一樣。把自己家裡的銀錢弄去繳稅不成?
斗轉星移,很多年以後,有良心的青年曆史學家們點評這段歷史時這樣寫道:“在三分抗敵,七分發展的原則方針之下,受南粵軍實力的急劇擴張所鼓舞。李守漢當時的野心已經極度膨脹,妄圖一舉不戰而控制明朝的軍事政治甚至經濟,只不過他這份野心還欠缺陰險,居然絲毫不加掩飾,直接**裸的向崇禎提出要求。”
(哪裡像給我們發工資、支付稿酬,幫助推廣宣傳的基金會那樣,將白雪公主她後媽的蘋果變成了數碼產品?)
至於說守漢提出的所謂提供技術和管理,對大明朝廷系統內的軍工生產進行一番監督改造的建議,更是被朝中各派一致默契的給否定了。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亡國之君的崇禎心裡很是明白,這所謂的技術合作,借雞生蛋,用自己的市場和資源來換技術,是極為不靠譜,也是極其危險的事情。到時候,只怕是建奴平定了,皇極殿上乾清宮中龍椅上的主人卻也換了人。
這樣的事情,卻被某人大張旗鼓的進行了,利用自己國家業已完善的工業體系,大興所謂借雞生蛋之法。要引進別人的資金和技術,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於是乎,大批往日的敵人不再扛著軍旗而是夾著公事包堂而皇之的進來了。
但是,雞是借來了,不過自家原本的雞籠子也得提供給人家的雞,而自家原本的雞,不好意思,為了好好的餵養別人家的雞,你們得忍耐一下。可是,超國民待遇的精飼料也吃了不少。雞屎也拉了一地,可就是不知道最後蛋留下了幾個?
連崇禎都知道這事不靠譜,但是有些人卻奉若聖經。
更有大臣在朝堂廷議之時大讚寧遠伯府中頗有盛唐之風,女兒家也能領兵出戰,加以時日怕不也是一個平陽公主?這話裡連著放了幾支毒箭出去,幸好沒有引起別人注意。
廷議到了最後,各派爭吵完了,算是平衡了各自的利益。
朝廷正式給寧遠伯、援剿大總統李守漢下旨,允許他在山東、登萊等處推行他所謂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主張,以供軍用。
在朝中大佬們看來,山東、登萊兩處,歷年來不是蝗旱就是亂民,如今又是阿巴泰和教匪王可,還有李青山等股亂賊將省內攪擾的天翻地覆,已經成了一攤亂局,索性便任由李守漢去折騰。就當是允許他就地籌措糧餉了。
可是,大佬們或是有意識的遺忘了,山東雖然是一片混亂,但是卻有幾家巨室便是皇朝更迭也不受影響的。
訊息傳到了曲阜、鄒縣等處,衍聖公府、亞聖府中隔著院牆都能聽得到裡面傳出來憤怒的叫罵聲。
被罵聲之中提到次數最多的李守漢,此時卻聽不到這些。接到朝廷旨意後,一面令人轉發給在濟南留守的大兒子李華宇,一面督促部隊準備開拔往寧遠去。同時命令原在寧遠的南粵軍部隊,將傷員撤往耽羅島進行休整治療。那裡被南粵軍經營時間較久,各方面的設施、器材要比寧遠好得多。
訊息到了寧遠,很快便被潛伏在寧遠城中的清軍細作透過各種途徑得到。
同樣的訊息被對壘的兩軍統帥知曉後,竟然反應如出一轍。
得知李守漢命令南粵軍撤走在寧遠的傷員,頓時讓駐守松山堡忐忑不安多日的多爾袞心中大為安定,“謝天謝地!李華梅那個瘋婆子母老虎終於要走了!”不過,想起在李華梅不計成本炮火下生存的那些日子,多爾袞便是後背一陣陣發冷:自己的數萬人竟然險些被幾千南粵軍打得崩盤!
駐守寧遠,不住的勸慰李華梅安心養傷的施郎得到這個命令之後也是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
“謝天謝地,媽祖娘娘顯靈護佑。咱們這位大小姐終於要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