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阿巴泰能夠攻進大戶們的塢堡嗎,自然是最好的了。
跟著便是神機營和三千營殺到,對於這樣通敵有據、禦敵不利的人,執行皇上的旨意。
揀那最有油水,也是附近一干鄉紳主心骨的為首之人塢堡攻破,照著事先約定,龍虎營和京營親切友好的進行分贓之後,將各種糧食衣物分給左近的佃戶、貧寒之人。跟著便是推廣寧遠伯的新政。
“老子的衙門只有站著進來的,沒有站著出去的!咱們推行的,乃是寧遠伯爺奉了聖上旨意在山東各地進行的新政,哪個敢不當差納糧,誰敢反對減租減息,就是目無君父,是大不敬。”
在被各地官紳暗地裡咬牙切齒咒罵的京營將士,在各地的貧苦百姓心目中倒是聲望大增,這群紈絝子弟面對著鶉衣百結的貧苦百姓,成群結隊的抱著他們發放的糧食衣物跪在行軍佇列兩側滿臉熱淚的高呼皇帝陛下萬萬歲,京營青天大老爺的時候,厚厚的臉皮也是難得的**了一次。
在京營的身後。第二鎮的兵馬沿著通往京畿、遼東的官道大踏步的進軍。留在山東的南粵軍,只剩下廖冬至為首的第四混成旅和兩個警備旅。不過,他們的主要任務也不是剿賊作戰。而是護衛。
在各地方的豪紳勢力被“通賊”之後,所遺留出來的縣以下權力真空。迅速的被南粵軍組織人手進行佔領。
從日照等處田莊、隆盛行的商號,甚至是從上海商貿區抽調的人手,悄悄的趁著各地因為防禦奴賊教匪過境而集家並村,宗族勢力暫時被削弱的機會,迅速的進入了各地鄉鎮。
之後便以南粵軍的名義對各種地方武裝勢力進行清理、改編,不聽調遣,不遵號令者,少不得一頂遼賊餘孽的帽子便扣過去。
南粵軍便以這種熟練之極的手段。開始了對山東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政權建設。
大體程式便是這樣:先是大軍掃蕩,之後民兵清鄉,然後建立維持會。。額不對,是建立基層組織鞏固。等到這三板斧完成之後,縣城或者州城裡的官員們,便會發現,自己的政令不出城門了。
“明年開春,本官便要在山東各地推行棉花種植,進行玉米、白薯、土豆等作物的試種!”
濟南城中。李華宇對從各地趕來報功的文武官員們意氣風發的宣佈著自己的戰略構想。
從守漢第二次帶領南粵軍在山東勤王之後,從德王等宗室手中半是巧取半是豪奪的接收了幾乎半個山東的土地之後,南粵軍便在各處推廣棉花和小麥的大面積種植。
幾年的努力耕耘下來。山東便成了南粵軍在江北的糧倉和棉田。所以,當山東成為阿巴泰的劫掠目標,同時利用山東來調動吸引南粵軍兵力的時候,明明知道敵軍的目的,但是卻是應了兵法上那句話,“攻敵所必救!”
官員們也是很興奮,明年若是將棉花小麥的事情搞起來,山東境內勢必不會有饑民,大家的考評不說是卓異也會是優等。而且。有了大批的糧食,再有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事情。少不得各種在籍紳士和讀書人也要買一些面子來。大家的腰包必須要做得大一些,否則是無法裝下那麼多銀元的!
對於以棉花、小麥為主。紅薯、玉米、土豆等外番來的作物進行試種的方略,各地官員都表示贊同。大明的官員別的本事沒有,摸著石頭過河,甚至是等別人過了河之後才下水的本事卻是有的。前些年,楊鶴、洪承疇、張彝憲等人治理陝西時,為了幹出成績,張彝憲曾在陝西當地強制推廣紅薯與白薯,結果卻是鬧出了民變。哪個官員也不願意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為了搏政績反而搞出事端來。
(在無數的穿越小說中,豬腳解決糧食問題的利器,那些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耐旱作物,這些高產作物要在農民當中推廣,而且要進行適應性馴化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沒有適應當地地理氣候的相應良種,就算找到這些作物,勉強種植上去,產量也達不到滿意的效果。
事實上,紅薯等高產作物從萬曆年間被福建的陳姓父子從呂宋引進,經過了數十年在福建、廣東等地才推廣完成,一直到清時的乾隆年間,才在中國北方廣泛推廣。
沒有良種,紅薯與玉米等物,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有優勢。從徐光啟開始,為了讓紅薯等苗種在北地存活,就努力了好幾十年。光是一個紅薯的育秧技術就讓徐閣老忙活了好幾年,順便說一句,他所發現的暖窖育秧技術,到現在還在使用。
而玉米更是悲催。玉米在北方被認可、推廣足足用了一百年的時間。那首著名的《松花江上》裡那一句,“那裡有漫山遍野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