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何而起的毀滅之戰,完全消失了自己的蹤影。
更何況,就算有那麼一些能夠倖存,也絕對不可能再按照古時的記錄生長。
因為,沒有陽光。就以玉米為例,依照古人的說法。這種能夠利用率極高地植物,就必須要有充足地日照時間才能完全成熟。要放在如今地黑暗環境中,恐怕這種糧食產量極高的植物,根本就連芽都不會發。
那麼,別的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不需要陽光的植物了嗎?長久以來,天翔一直很仔細地注意觀察身邊的每一種植物。他發現,那些古人書中提到地植物,似乎在現有世界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存在的痕跡。一本厚厚的《植物學》,他能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背下。其中的圖例也能清楚地牢記在心。可是沒有用,現實中根本找不到任何一株與之完全相同的植物。那種書籍與現實間的巨大反差,有時候簡直會令天翔抓狂。他甚至有理由認為,古人編撰的《植物學》,記載的根本就是在另外一個世界才會存在的東西。當然,狩獵者偶爾也會吃植物。在他們餓極,且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吃的情況下,他們只能以植物為食。
但是,那些吃植物的人,沒有一個活下來。他們紛紛口吐白沫抽搐著身體而死。
很明顯,植物有毒。他們是被毒死的。
久而久之,植物有毒這種說法也就漸漸流傳開來。沒有毒的植物,可能有,也可能沒有。
至少,在天翔和所有族人的記憶中,他們聽到,看到,以及自己所獲得種種經驗,無一例外都說明……植物有毒。為了適應周圍的環境,生物想要順利生存,就必須改變自己固有的習性。這是進化的規律,也是自然界用於調節自身的一種必然之舉。幾百年的時間雖然不足以使新的物種產生,卻足以使得眾多生物在惡劣的環境下,逐漸改變習性,適應生存。植物產生的巨大變化也因此而來。特別是在幾乎完全失去陽光的情況下,植物自然也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鬱積在其體內的有毒氣體也就越來越多。久而久之,植物只能接受這一現實,徹底轉化自身系統,強迫自己接受毒素的存在。以這樣的方式,繼續種群的繁衍。這樣的植物,吃下去不死人才怪。
當然,這種事情也並不是完全絕對。
在古人書中,天翔曾經對一種據說糧食產量極高的植物抱有濃厚的興趣。
馬鈴薯,也叫土豆。這是一種完全生長於地下的植物。與眾多地上地面植物相比,它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並不高,而且產量極其豐富。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種完全生長在地下的植物。迄今為止,還沒有聽說過有狩獵者在食用了地下植物後被毒死的記錄。
這種東西,也許能吃。關鍵在於,他究竟在哪兒?哪裡可以找到這種植物?
一個偶然的機會。戰風替天翔解決了這個問題。長久以來,葉戰風一直把天翔看做是自己地絕對領袖。這其中的原因連他自己也無法說清。他只知道,自從天翔從巨蝗口中救下自己之後,似乎就很自然地佔據了兩個人之間的領導地位。如果按照自己以前那種桀驁不馴的脾氣。恐怕根本不可能理會任何人地命令。可不知怎麼搞的,偏偏在天翔的面前,自己根本沒有斑點脾氣可言。只能下意識地服從著從他口中釋出的所有指令。其實,這只不是“探路者”相互之間從屬關係的最基本表現罷了。早在最初設定“探路者”基因組合的時候,古代人類就已經用自然淘汰的法則決定了未來“探路者”之間的上下級別關係。也就是說,當兩名各方面基因條件完全一樣的“探路者”遭遇時,其大腦中的第六感官便會依照判斷,對相互間的能力優劣自動作出比較。從中選取能力較強者作為主導。這種比較完全是下意識的行為。不會對大腦擁有者形成任何傷害。因為,這是古人類早在基因庫中就已經開始執行的分類計劃。任何人也無法改變。因此,接受過所有資料,並且與“暴虐者”融合合的天翔,自然成了為戰風的領導者。同樣的道理,如果哪天出現一個能力比天翔優秀地“探路者”,其潛意識也絕對會命令他服從於新地被挑選者。
這是古人早已經安排好的事情,誰也無法改變。
所以,對於天翔下達的命令。哪怕在旁人聽來再匪夷所思。戰風也總是會不遺餘力地去執行。也正因為這樣,戰風完全處於意外地,獲得了一種類似土豆的植物。
自從成功馴服青蜓以來,戰風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毫無疑問,植物有毒。可為什麼人類吃了它會當場死亡,而蟲子吃了卻偏偏沒事?就以這頭幼年青蜓來說,如果單純依靠植物為食。那麼每天最起碼它也要消耗數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