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魔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請到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前,請他用人類所已知的最大數來表述宇宙的尺度,讓全人類都來做他的助手,不停地幫他在這個大數後面添“0”,演算的最後結果會是多少呢?結果將是“毫無結果”,人類永遠無法算出這道題,因為這道題本身不是數學題。
“其大無外”,“宇宙是無限的”,古今哲學家們不厭其煩地重複著這一答案,認為這才是對宇宙尺度問題的準確表述。其實,哲學家們並不比數學家高明多少,數學家們算不出來的時候,就已經使用了一個哲學符號…∞,即表示宇宙無窮大。哲學家們講的“無外”、“無限”本身就意味著:人類的思維已無法思維這道題,或者說它在哲學上無解,故它也不是一道哲學題。
這個星球上沒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它或許是無限的,也或許它確實擁有某種邊界,也就是說如果你旅行的時間足夠長,你最終將回到你出發的地方,就像在地球上那樣,類似在一個球體的表面旅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所謂的宇宙,其實在我們的心中,它是極大的,又是極小的。
佛教說的“一沙一世界”已經用科學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在顯微鏡下把人的手上一點放大1…1016(次方)倍;我們會看到什麼?結果是超級震撼的。
到距離一米的時候,我們看見的就如果你看見對面的家人和同事一樣。或者細嫩或者佈滿皺紋。
當距離0。1米的時候,也就是一分米時,這個距離如同我們看周圍;鍵盤、滑鼠、手機、杯子、碗……用這個距離繼續觀察人的面板,會清晰地看見汗毛和其中的褶皺、凹坑。
把距離推近至1厘米。我們會看到手上的皺紋細部。這是的面板如同皸裂的大地,皺紋橫七豎八交織在一起,彷彿把面板分割成了一塊塊的試驗田。
隨後我們即將進入另一個陌生的領域——微觀世界。
1毫米,我們可以清晰看見手上的毛孔。毛孔是一個黑黑的孔洞。再放大十倍;100微米,依稀可見面板的組織結構。
一個細胞的數量級就是10微米;距離10微米。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似乎沾滿了糯米的四喜丸子一樣的組織結構。
距離推近至1微米,我們看到了疑似生物課上學過的細胞核膜。這幅景象如同光禿禿的月球表面,佈滿了一些隕石撞擊形成的環形山坑洞。
0。1微米,清晰地看到高度螺旋的結構,這就是染色體了。但凡人類的細胞;裡面都會有23對染色體(46條)。
埃是一種長度單位;指10的…10次方米。用字母“a”頂上加個小圓圈來表示。100埃的數量級就能度量某些有機大分子的物質了。這時,我們能看到規則的等距雙螺旋結構。沒錯;這種物質就叫做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說的dna。分子結構清晰可見。
我們管10的…9次方米叫一奈米。現在為材料科學炒得火熱的奈米技術就是說很多物質精細到奈米級後將表現出很多在常規數量級上所表現不出的性質來。在奈米這樣的數量級下;我們連原子都可以數清了。因此;奈米級又叫原子級。距離一奈米,我們看到了組成dna分子的原子們;它們以共價鍵和氫鍵彼此結合成龐大的有機分子。生命就在這種複雜的結合中得以體現。
上過中學的就都應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當距離1埃,我們看到了密佈的電子雲;原子核外圍的電子雲比較濃。
所謂電子雲;其實並不是說一個原子擁有無數個電子;象雲霧般的瀰漫四圍。每個原子擁有的電子數都是固定的;有數的;具體依元素種類而定。這些電子行蹤飄忽不定;在原子核外部亂竄。一個電子;無數法身。就把這些電子“團團轉”的特點用電子雲來形容了。離核近的地方出現的機率大些;雲就密;離核遠的地方出現的機率小些;雲就稀。
距離拉近至10皮米,我們看到了原子核外圍的濃密電子雲。彷彿到了浩瀚無邊的宇宙。這樣來看每個原子都像是個小宇宙;我們的世界就這樣的週而復始著……
繼續放大觀看,接下來看到的景象,則跟哈勃望遠鏡觀察宇宙的景象完全一致,是真的完全一致!
要探索浩淼的宇宙,要找到組成物質的最細結構;只能是徒費心機;因物質只是一種幻相;它沒有常而有質礙的最細塵粒;若在虛幻的現象界中尋找;將會離真相越來越遠;永遠也不可能窮盡其微;只有轉而研究人的內心;宇宙物質之謎才有解開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