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憑藉慣性前行?
前輩跟我說,從走進婚姻的第一天,你就得確定好以後的家庭模式。通常,誰先下廚房,以後做飯就歸誰;誰先收拾房間,以後打掃衛生就歸誰;吵架誰先讓步,以後就會永遠如此……言之鑿鑿,都是些經驗之談。
真正進了圍城才知道,婚姻裡的太多東西,無法以他人經驗來作判斷。兩個人的親疏遠近,婚姻的幸福與否,並沒有一個客觀評價標準。
憑藉經驗或者心理學上用數字準確界定的空間距離,我們可以判斷通常意義上兩人之間的關係。8英尺以上,公共安全距離;4�5~8英尺,熟人距離;12~36英寸,朋友距離;3~12英寸,戀人距離。對陌生人而言,距離越大越安全,對愛人而言,距離越小越親密。
但是,當兩個人的距離縮至一個屋簷下之時,卻並不意味著一定心手相牽。搭夥過日子或者同床異夢的事兒聽多了,眼見的空間距離,反倒無法衡量彼此的親近或疏遠。
更重要的是,即便我們身處親密距離,不同的相處方式,能將彼此拉近或者推遠。
一個雪天,兩對夫婦去滑雪。
妻子A呵護備至,在出門的前一刻,給丈夫找好帽子、圍巾、手套,仔仔細細地盯著丈夫穿戴好。這還不夠,又來檢查所有的扣子——大衣的、風雪帽的、滑雪手套上的,是不是都扣好了。丈夫越來越不耐煩,等妻子俯身去看他是不是按要求穿了厚毛襪時,丈夫終於忍無可忍:你可真夠煩!
帽子解了圍巾扔了,丈夫一臉怨氣,妻子也怒從心生:操心是為了你好,你還不樂意!
妻子B也在收拾行裝。她準備了兩個包,自己一個,丈夫一個。在給自己裝備齊整之後,她將另一個包遞給丈夫,提醒他天冷防凍。以前,他的衣物之類的都由她打理,在她忍受不了他的混亂教導他幾次之後,他便不耐煩了,聲稱此類事情,不勞她費心。可是此時,他找不到防寒帽之類的東西,於是開始抱怨:你怎麼不管我,還是不是我老婆?
兩個男人都不滿意。A丈夫羨慕B丈夫的自由,有一個不嘮叨、不多事的太太;B丈夫感慨A丈夫的省心,有一個細心、關照的老婆。兩個女人面面相覷,她們曾經耳聞目睹的那些經驗——要關心男人或者要給他以自由,都不管用。
沒有經驗可供借鑑。每對夫妻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每個女人也都有所謂“馭夫”之道。有人習慣聯體嬰兒式的相處,哪怕去樓下的超市買瓶醬油,也得成雙成對,攜手進出;有人習慣自由獨立,互不干涉內政,親密有間。
前者告訴你,如果他愛你、在乎你,就會為你改變,隨時隨地出現在你身邊;後者告訴你,愛是自由無拘,放手讓你做真的自己。用哪一個標準,來衡量你們婚姻的親密度、相愛指數?
沒有固定不變的相處模式,也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愛情標準。那些有關愛與不愛的心理測試題,不過是一種可供消遣的遊戲。沒有哪一種美滿婚姻是用測試題測出來,也沒有哪一個幸福家庭憑藉他人經驗建造。
女人總是習慣說別人的老公如何如何;男人也總會欣賞與自己太太截然不同的女子。他們往往忘了,那些令人心動的誘惑,未必真的合適自己。與其對無法企及的東西豔羨不已,不如改變自己的相處方式。
。 想看書來
被情感測試淹沒的選項(2)
婚姻之道,實際就是相處之道。沒有經驗,沒有比較,是在日復一日的瑣碎、爭執、無奈和抗爭之中,慢慢地理解、忍讓、包容和妥協。
。 想看書來
完美關係的假想模型(1)
三個男人在一起談論起自己的妻子(實際他們很少這樣),一個說妻子做飯的手藝不錯,一個說妻子對自己很少有高要求,最後一個多少會在心裡感覺自己的婚姻有些糟糕。
我們並不能確定自己的婚姻是否完美,於是,我們尋找參照系,從父母的婚姻模式,尤其是周圍人的婚姻模式裡。
前者往往是在無意識中,或許誰都不認為自己在“克隆”父母的婚姻,可是他們的影響卻在潛移默化之中。我們從母親身上獲得最初的妻子形象,從父親身上看到丈夫的責任。他們的相處方式直接影響我們對愛情的看法,造就我們面對婚姻時的態度。
後者的影響力顯而易見,它成為我們身邊耳聞目睹的真實參照,成為我們調整婚姻引數和變數的座標。
當然,在完美婚姻的參照系中,還必須提及大眾傳媒。它的影響力遠比我們意料中的大,就像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