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政局也將再起波瀾!
孫元起和張謇、湯壽潛等三人提前十分鐘到達國務院,便看見唐紹儀神情不屬地坐在會議室的上首,雖然面前擺著厚厚幾大摞檔案,但他心思明顯不在檔案上,眼神不時向門口方向瞟去。見到孫元起等進門,連忙站起身來:“季直、蟄先、百熙,你們來得好早!新中國黨不愧是信奉國家主義的,果然事事以國家為重,不愧為國民楷模!”
作為官場老手,張謇自然知道唐紹儀是意有所指,也不介面,只是虛與委蛇道:“少川總理也來得好早!”
隨後,陸徵祥、熊希齡、段祺瑞、劉冠雄也陸續到來,甚至王寵惠、宋教仁都掐著時間趕到會場,卻一直不見內閣總長趙秉鈞的身影。等了五分鐘,唐紹儀說道:“智庵總長可能遇到突發事件,一時半會兒趕不過來,那我們就先開會吧!等會議結束,派人把會議記錄送給他過目便是。”
在座的所有人都明白,趙秉鈞沒有出席國務會議,絕不是遇到什麼突發事件。毫無疑問,這是袁世凱藉此向同盟會示威!如果同盟會不識趣的話,很有可能趙秉鈞永遠不會出席這屆內閣的國務會議,甚至段祺瑞、劉冠雄等人也會一個個從會議室中消失。
見在座眾人沒有反對,唐紹儀接著說道:“大總統在前天國務院成立典禮上提出,當前要務是釐清軍務,包括軍政民政分治、調整軍事機構、更新軍隊編制、解散冗餘軍隊、停止購運槍械等五方面內容,以便避免財政赤字、減輕國民負擔,實現完整的民主共和政體。諸位總長對此有何高見?”
不待他人回答,宋教仁便率先說道:“少川總理、諸位總長,宋某在內閣中年歲最小,又是叨陪末座,願拋磚引玉,說說宋某對釐清軍務五個舉措的淺見!”宋教仁出生於1882年,現在才三十而立,是內閣最年輕的成員。而另一位同盟會總長王寵惠則出生於1881年,端的是後生可畏!如今要論年青,孫元起只能排第三了。
宋教仁所說的“淺見”就是昨天在孫元起書房裡的提議,陸軍總長段祺瑞聽完,不屑地撇撇嘴:“聽宋總長所言,只怕宋總長一直從事革命造反工作,從來沒有當過兵吃過餉吧?”
宋教仁冷哼一聲:“哪又如何?”
段祺瑞道:“就是因為你沒當過兵吃過餉,所以才說出那麼些外行話!就比如軍隊編制,能按照省份平均麼?要說編制,必須先從統一番號說起,……”當下便開始給宋教仁上起軍事課來。段祺瑞念過國內的北洋武備學堂,也在德國的柏林軍校鍍過金,還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軍事素養自非同盟會中小年輕所能比擬,三下五除二就說得宋教仁暈頭轉向、啞口無言。
宋教仁只好反問道:“若依段總長之見,那該如何更新軍隊編制?”(未完待續。)
三四二、莫怪頻發此言辭
段祺瑞道:“鑑於現在全國各種軍隊番號混亂,首先應該改鎮為師,即把前清的鎮、協、標、營、隊,變為師、旅、團、營、連。陸軍部隊基幹單位為師,一師兩旅,附騎、炮兵各一團,工、輜兵各一營,有兵員一萬人左右。步兵一旅轄兩團,一團轄三營,一營轄四連。改鎮為師之後,全國所有部隊都要按此次第編制。
“其次是要編制全**隊番號。前清時期全國編練新軍,除近畿四鎮,四川三鎮,直隸、江蘇、湖北、廣東、雲南、甘肅兩鎮外,其餘各省一律一鎮。段某覺得,以現今中國國力,每省駐軍最好不超過兩個師。如果某些省份國防壓力較大,駐軍需要超過兩個師,而財政又難以支撐,不妨由中央政府派遣部隊協同鎮守。統合全國,編制以不超過80個師、兵員以不超過90萬人為宜。
“至於之後如何解散冗餘部隊,段某認為應該從國家利益角度,儘量裁撤沒有經過訓練、也沒有戰鬥力的部隊,努力保持軍隊的戰力;而不是為了某些黨派的一己私利,不顧軍隊本身素質差異,在裁撤過程中大搞什麼派系平衡!
“段某平生素不輕許人,但在為國為民這一點上對百熙總長佩服得五體投地。四川號稱天府之國,財賦居各省前列,前清曾擬在此編練三鎮新軍。但百熙總長提兵入川之後,一方面蠲免賦稅,與民休息;一方面裁汰軍隊。僅編成四十六、四十九兩個混成協。與其他省份盤剝百姓擴軍備戰,相去何止天壤!我們大家都應該向百熙總長學習,以國家為重。”
段祺瑞這番話。分明是要把孫元起變成眾矢之的。
對於川陝甘三省的軍力情況,孫元起甚為清楚:雖然名義上只有6個協,其實每個協都超編得厲害,估計隨便拾掇拾掇編成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