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從履歷上看,窮矮矬的仕途似乎還算順利,畢竟一步都沒落下、次次都在提拔,其實卻是在原地打轉。
而有背景的高富帥就完全不同了,同樣是一年後(23歲)轉正、擔任政府秘書,可是他服務的物件卻是縣裡面的某位主要領導;三年後(25歲),改任縣政府辦副主任,級別也變成副科,期間可以在職讀個研究生學歷;服務的領導高升之後很念舊情,加上自己家裡有人,五年後(28歲)出任該縣的團縣委書記,;七年後(29歲)所在市的團市委書記空缺,經過競聘和運作,高富帥如願以償,級別也變成副處;工作之餘再順便在讀個在職博士,十年後(31歲)年富力強又有博士學歷的高富帥成為幹部年輕化的典型,被上級光榮任命為該縣的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副縣長、代縣長。與此同時,一同進入公務員隊伍的窮矮矬同志才剛剛被提拔為排名靠後的副鄉長!
孫元起道:“對於陳養銛,我們要聽其言、觀其行,不能僅憑陳養銛的一次拜訪便對他放鬆警惕,在放手使用的同時必須要嚴加提防!如果他在四川真能安分守己、恪盡本職,不妨先把內務司的民治、警務兩部分交給他,以觀後效。至於將來如何提拔,還是等以後再說吧!”
陳訓恩道:“大人所言才是王道!疑人要用,用人要疑,雍正皇帝的御人之道就是‘可信者人,而不可信者亦人,萬不可信人之必不負於己也’、‘其不敢輕信人一句,乃用人第一妙訣’。屬下會命四川上下對陳宧密切注意的。”
楊傑也道:“先生之法最為穩妥。”(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ps: 何叔要加油碼字!!
三五六、等閒變卻故人心
送走陳宧,孫元起本來以為京中可以清靜幾日,沒想到一場比裁軍善後借款更大的風潮正在醞釀,而且風潮方向直指執政未久的唐紹儀內閣。
真要說起這場風潮來,不能不提及一個人:王芝祥。
王芝祥,字鐵珊,直隸通縣人,生於前清咸豐八年(1858),最終學歷是舉人,在滿朝進士的清末略顯寒磣,說明他讀書本領稀鬆平常。不過他在官場上混跡的還不錯,先後擔任中書科中書、河南光州知州、江西某道道員、廣西桂平梧道道員、廣西按察使(後改提法使)等。到辛亥革命爆發前夕,他已經官至廣西布政使兼中路巡防隊統領,是桂省當之無愧的二把手。
武昌起義後,迫於革命形勢,廣西和平易幟宣佈獨立,原廣西巡撫沈秉堃搖身一變成為廣西都督府都督,而排名第二的王芝祥和廣西提督陸榮廷分別擔任副都督。
廣西巡撫雖然是全省最高的軍政長官,但沈秉堃剛到廣西不到一年,根基不深,根本無法彈壓局勢。像廣西本省土匪出身的陸榮廷,擁兵數十營之多,是廣西最大的實力派,根本不聽沈秉堃的號令;而王芝祥自光緒二十八年(1902)隨時任廣西巡撫的柯逢時入桂,前後在廣西經營近十年,也不是沈秉堃所能比。故而在廣西獨立之後,覺得搖搖欲墜的沈秉堃心中便萌生了歸去之意。恰好此時湖北漢陽失守,他便藉口領軍援鄂。率兵離開廣西返回湖南老家。
在臨走之前,沈秉堃任命王芝祥代理都督一職。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在廣西從政近十年的王芝祥心花怒放。只可惜他並沒有笑到最後。沈秉堃前腳剛走。另一副都督陸榮廷便在全省鼓吹“桂人治桂”,贏得了該省上下尤其是諮議局的歡心。作為直隸人的王芝祥自然在打擊排擠之列,無奈之下,他只好效法前任沈秉堃,以北伐為名,於1912年1月率兵離開廣西。
王芝祥離開時,名義上是援鄂軍司令。可湖北有什麼好援的?別忘了湖北革命軍的當面之敵是戰力最強的北洋軍,各路援鄂軍被打得丟盔棄甲、曳兵而走,王芝祥怎麼甘心讓自己僅剩的這點資本就這麼輸掉?所以在北上途中。王芝祥改“援鄂”為“援寧”,率兵直奔中華民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而去。在南京稱孤道寡的孫中山看到有人投奔自然大喜,一方面邀請王芝祥加入同盟會,一方面任命他為第三軍軍長兼陸軍部高階顧問。並特授上將銜。
南北和議開始之後。臨時參議院透過議案,規定南北各省督撫一律改稱都督,諮議局改為省議會,都督由省議會公舉。當時在南京參會的直隸代表谷鍾秀等認為王芝祥在全國頗有聲望,曾擔任廣西都督府副都督、代都督,又加入了同盟會,由他做直隸都督,可以掌控華北軍權。起到抑制袁世凱的作用。南京臨時政府對此也非常贊同,雙方便把王芝祥作為直隸都督人選推薦給時任北方談判全權代表的唐紹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