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他研究成功,豈不是人類可以自己造個太陽?哦,天哪!他的研究真是太令人吃驚了。”。
孫元起自然沒有聽見兩位八卦眾的對話,應付完記者,便隨著李復幾一行前往旅館。途中,他和李復幾坐在一輛車上,接著剛才的話題:“澤民兄,恭喜你論文答辯透過!這樣一來,你便成為了中國在歐洲取得哲學博士的第一人!”。
“呵呵,謝謝百熙先生。第一人什麼的就算了,學生在您面前,真是班門弄斧啦。”。
“對了,你論文已經答辯完,打算什麼時候回國?”。
“既然學業已經結束,我準備近期就回國”。李復幾苦笑道,“只是回國以後去哪裡工作,實在令人躊躇。
“你不是研究發動機麼?那還愁找不到工作!”。發動機可是高科技,產泛涉及軍工、民用,這樣的博士應該到哪裡都不愁沒飯吃的。
李復幾一臉苦澀,搖了搖頭:“正因為是研究發動機,所以才在大清找不到飯吃。先說造船,中國的輪船,噸位大些的都是出資請外國船廠建造:噸位小些的,倒是自己可以製造,可發動機向來都是進口,從沒有自己研製的先例。至於其他機械,諸如各種蒸汽機、內燃機也都是從外國進口,自有維修技師。我回國內,頂多也就做個維修技師。可僱傭一個博士,薪金足以抵上好幾個熟練工匠,估計人家還不大樂意聘我呢!”。
這就是高科技高學歷人才的悲哀:高科技精尖的研究範圍,限定他們狹窄的就業範圍,通常可選擇空間非常小:高學歷的培養成本,加重了他們的心理預期,對薪酬、工作條件等往往要求比較苛刻。他們一旦失業,會很難找到合適的下家。從這個角度來說,環境工程、生物醫學的博士,反而不如中文、數學的本科生好找工作。
“母校南洋公學倒是希望我回去開辦機械學科”。南洋公學在犧年已經改名商部高等實業學堂,但李復幾還是習慣自己原來在校時的稱呼,“可學校裡一窮二白,白手起家,談何容易?尤其是發動機的設計與製造,涉及到材料學、力學、熱學等諸多方面,單憑我一人,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且現今中國,根本沒有誰願意投入數以萬計的資金,支援這種曠日持久卻可能是徒勞無功的研究!但我又知道,發動機對於國家的工業基礎非常重要,中國已經落後多多,現在如不迎頭趕上,恐怕以後差距會更大,乃至無力追趕!所以我左右為難,心中彷徨無計。”。
孫元起鄭重地說:“作為經世大學的校長,我誠邀你到經世大學工作!…”
“謝謝百熙先生的好意!我對國內學校有所瞭解,知道經世大學的學術研究氛圍是中國最好的,甚至物理、化學、電子等領域的研究居於世界前列。只是,學校地處京師,附近沒有任何工業基礎,並不適合發動機的研製,因為發動機是基於鋼鐵冶煉鑄造的。從這一點來說,京師甚至還不如上海,畢竟上海離漢陽鋼鐵廠更近些。”。
見李復幾婉拒,孫元起絲毫不以為忤,接著說道:“我之所以邀請你,是因為經世大學具備如下三個條件:首先,經世大學在三年前已經成立了發動機研究所,眼下已經有近二十位學生。或許他們水平層次不齊,但有不少已經初步掌握相關知識,勝過你在別處從零開始。”。
看來,經世大學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發動機研究所成立丟年多,居然外界都沒有得到訊息。
“其次,你到研究所後,學校會給予你充足的資金支援。這一點,我可以向你保證!”。
“至於你說北京附近沒有鋼鐵廠,這一點你也不用擔心。你到學校後,先和研究所的司事磨合一段時間,互相討論,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並開展初步的研究。相信在你們拿出自己的發動機設計方案前,京郊已經建好了一座鋼鐵廠!”。孫元起信心滿滿地說道。(未完待續。
一五七、變化縱橫出新意
《重生之大科學家》
“建鋼鐵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李復幾怕孫元起不了解情況,善意地提醒道,“就我在英國的見聞,看似一塊普通的鋼鐵,它的生產必須要經過地質勘探、礦山開採、選礦、燒結、鍊鐵、鍊鋼、連鑄、軋鋼等諸多生產流程,背後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這些東西,可不是單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改變的。不說別的,在京城附近建廠,光一個鐵礦石就沒法解決。您打算從湖北大冶運送礦石過來?還是從漢陽鐵廠購買粗鐵,自己重新冶煉?”
孫元起在湖北前後也呆了一年多,聽聞不少有關漢陽鐵廠的事,自然明白這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