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末留學外國的學生,大多數是貧窮人家的孩子。他們留學外國的經費,主要靠官府資助,不足部分由自家補齊。窮人家又能有多少家底來貼補呢?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勤工儉學呢?後來很多的留學生都是這麼幹的。一來是受到傳統思想影響,窮人家的讀書人也是讀書人啊,自然放不下架子去打工賺錢:二來歐洲社會普遍還視遠東為蠻荒之地,視留著長辮子的中國人為骯髒不潔之人,也很少有人願意僱傭留學生做事。
所以遊學生在歐洲的生活過得非常拮据,平時能省就省,甚至很少出門。比如真實歷史中的李復幾,就靠轉租自己的腳踏車來補貼自己的日常用度。
如今在假期裡,有人包食宿、負責來回車費,邀請自己到倫敦遛一圈,這等好事何樂而不為?於是大家呼朋引伴,蜂擁而至。
一六二、長楊鄠杜昔知名
作為十八、十九世紀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倫敦人口在1900年便超過了200萬。'。wanshuba '在兩百萬人中,突然增加幾百號中國人,不亞於滄海一滴水、九牛一根毛,基本上沒有人會留心。然而“基本上沒有”並不等於“沒有。”因為在倫敦有一個專門的機構,日夜探查著城內華人動向大清駐英公使館。
這間公使館曾做過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那就是在1895年10月誘捕了孫中山,並把他關在公使館三層的一間小屋裡口天。令歷史銘記住這件事情的原因,不是因為公使館誘捕手段的卑鄙,而是處理事情的手段實在太拙劣,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首先,公使館裡居然有好幾位英國員工。如果這些員工接觸不到機密內容,這也算不上大問題。可是其中兩名員工居然能接觸到被關押的孫中山。當然,這倆員工要是能夠立場堅定,為公使館保守秘密,這也沒啥。關鍵這倆員工還讓孫中山給說服了,幫他向外面遞送訊息求救!
其次,孫中山好友上門討人之後的五六天內,公使館居然採用了不阻止、不溝通、不放人的原則,任憑事態發展,直到《地球報》把這件事捅出來,引起英國朝野關注,迫使英政府向公使館提出交涉為止。
第三,在英國首相兼外交大臣向公使館發出照會,要求公使館按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立即釋放孫中山的數個小時之後,公使館居然以超高的效率,釋放了囚禁已達2天的孫中山。
就在孫中山獲釋的第二天,公使館收到了北京清政府的通知,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將孫中山押送回國。
獲釋後不久,藉著新聞事件的餘波,孫中山用英文寫成了《倫敦蒙難記》一書在英國出版,使得孫中山在囚禁之後不僅毫髮未傷,反而聲名大噪”成為西方民眾心目中反抗*的英雄和先鋒,為他日後成為**領袖奠定了牢固的聲望基礎。
在1907年12月,大清駐英公使是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他在今年三四月間,剛從前任公使汪大叟手中接過此等重任,聞聽倫敦城內突然有無數華人學生出沒,不敢大意,趕緊派人出去打探。
召開大會的事兒本來就沒打算保密,更何況這群留學生無組織無紀律,嘴裡根本就存不住秘密呢?才小半個上午”打探訊息的人就回來了,手裡還拿著手抄的電報內容:
“敬啟者:為開展學術交流、加強研究協作、促進學科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計,今承孫百熙先生i示,於本年西曆聖誕在倫敦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學會,望在歐學習理、工、農、醫之中華學子踴躍參加。與會者請攜帶所在院校學籍證明”予以報銷差旅食宿費用。特此。”
李經方看著這封署名“中國科學技術大會”的電報,沉吟片刻:“他們說是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學會,中間會不會有什麼貓膩?”
“回稟老爺,小的也不清楚。”差人謹慎地答道,旋即又補充幾句:“不過就小的所打聽的幾個人來看,他們確實是來參加那個科技學會的,並無其他意圖。只是到時候開會時,究竟是否有違礙內容,小的就不敢妄言了!”
李經方摸了摸唇上的鬍子,問道:“這電報裡面所說的孫百熙先生”應該就是前幾日抵英的那位湖北提學使吧?”
“是的!”差人很肯定地點點頭。
“這麼說起來,老夫和他還算是親戚呢!既然如今他到了英吉利,老夫自然應當略盡地主之誼。”李經方說道,“那我寫個帖子,你給我送到孫百熙那裡,請他過麼使館一敘。”
李經方說他和孫元起有親戚關係,這倒不是胡扯。合肥李文安有六個兒子,其中老大李瀚章、老二李鴻章、老六李昭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