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般。
發明特效藥的先驅是南美洲的原住民,他們發現把金雞納樹(又稱奎寧樹)樹皮磨成粉,服用後可以有效治療瘧疾。後來傳到歐洲,經過法國化學家的努力,從樹皮裡將有效成分分離出來,稱為奎寧或金雞納霜。這已經是1820年時候的事情了。到了1850年左右,奎寧開始大規模使用,併發揮了重要作用。…;
俗話說,有利就有弊。奎寧雖然稱得上特效藥,但是愈後容易復發,而且副作用不少,主要有耳鳴、重聽、頭昏、噁心、嘔吐等,統稱金雞納反應。
以後又陸續發明了一些藥物,初期療效不錯,但瘧原蟲很快就會產生強烈的抗藥性,從而使藥物失效。瘧疾一度重新稱霸於雨林。知道中國人發明了青蒿素,不,應該說是黃花蒿素。
孫元起搖晃著小瓶裡的晶體,仔細觀察了半天:“你們寫好了實驗報告了麼?”
趙景惠點點頭:“已經寫好了,正要請你修改一下,然後投到《經世大學學報》發表呢!”
孫元起沉吟片刻:“依我看,論文發表可以稍微延遲一段時間。最好是先把黃花蒿素的專利在各國註冊之後,再發表論文。”
這是有前車之鑑的。想當年國門初開的時候,研究人員還比較單純,科研成果出來之後便直接刊登在學報上,除了關心一下如何評獎之外,根本不考試成果所涉及的智慧財產權。很多外國企業靈機一動,直接把中國的科學雜誌蒐羅起來,選擇有用的部分註冊成專利。到最後,不勞而獲的外國企業賺得盤滿缽滿,付出辛勤勞動的中國科研人員還在吃糠咽菜。
對於孫元起的建議,趙景惠自然無所不從。誰知這一耽擱,卻鬧出了科學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
二〇九、忍令血食斷宗廟
眼下,兩人對那起公案還懵然不知。
孫元起怕趙景惠不理解,又接著說道:“你別小看這小小的青蒿素,如果取得專利獨家生產的話,每年至少盈利數十萬兩白銀!只怕論文一旦就此公佈,外國廠商會不顧廉恥,搶先註冊專利的。”
醫藥的利潤向來驚人,以至於有了這樣的諺語:除了劫道的,就數賣藥的。我們從世界企業五百強的名單中就能看出來,像輝瑞、強生、諾華、拜耳、羅氏、賽諾菲、默沙東、葛蘭素史克、雅培、阿斯利康、禮來等企業都是久據榜單,而且位置居高不下,絕少虧損。
馬教主說過:“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專利藥品的利潤,又何止100%?到那時候,所謂的專利法全都變成一紙空文。你要和他打專利官司?好啊,人家一邊把藥品大賣特賣,一邊用賺取的鉅額利潤聘請龐大的律師團和你死扛,十年、二十年都陪你玩,絕對把你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趙景惠微微頷首:“我知道的,這些都依你。”
孫元起又道:“專利註冊時,會用‘經世大學藥物系黃花蒿素研究學者’的名義。如果可能,學校將成立藥廠生產黃花蒿素,一方面固然是想把知識轉化為財富,另一方面也是造福民眾。現今瘧疾依然橫行,尤其是在長江以南,特效藥奎寧都是靠進口,價格非常昂貴,普通民眾用不起,希望黃花蒿素的問世,能夠國人帶來福音。
“不過你放心,如果成立藥廠,會把每年利潤的15%,按照比例分配給你們這些研究人員;另外再拿出利潤的25%,撥付給藥物系作為研究基金,鼓勵新藥的開發。留下的60%利潤,除了藥廠供擴大再生產外,主要是給學校及學校的附屬中小學,我個人絕不會貪墨一分錢。”
發明黃花蒿素,不僅僅是金錢問題,還包括榮譽。二十世紀初,瘧疾在全球範圍內危害依然很大,很多科學家都投身其中,諾貝爾獎委員會對這方面也非常重視,在頭十年頒出的生理學或醫學獎中,就有兩屆是獎給瘧疾方面的研究:
1902年第2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科學家羅斯,以表彰他“發現瘧原蟲透過瘧蚊傳入人體的途徑”;
1907年第7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法國科學家拉維倫,以表彰他“發現瘧原蟲在致病中的作用”。
即便是在一百年之後,中國著名女科學家屠呦呦也因為發現黃花蒿素而獲得著名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奪取諾貝爾獎的呼聲也非常高。何況是現在?估計這個成果一公佈,三兩年內就能獲獎。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