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種元素變成另外一種元素”“一種原子變成另外一種原子”的時候,明顯一陣輕微騷動。而“核反應”這個名詞,也是前所未聞。
“這件事首先應該從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鹽的放射性說起……”
“後來,著名的居里夫婦先後發現了釙、鐳,這兩種元素都具有放射性。關於它們的研究,可以參看我1898年發表在《scinece》上的《鈾、釙、鐳輻射射線的實驗研究》一文。從那篇文章出發,我們可以總結出放射性元素的嬗變理論……”
“鈾、釙、鐳三種金屬的反射性,都是在天然的情況下完成的。但透過分析,我們知道原子是可以發生變化的。能發生哪些變化呢?這是我們在未來一段時間所要研究和探討的。下面,提到的是我1898年發表在《nature》上的《關於原子結構的實驗與猜想》,在該篇論文中,我認為……”
“本次演講開始時,尊敬的約翰·馬丁教授已經提到,原子核外層電子的分佈模式,結果將在一兩年內公佈,所以關於原子結構的不需要再做爭議。在座的各位,或許有人讀過本人1899年在麥吉爾大學出版的《從原子、原子結構到元素、元素週期表、分子及化學反應本質》,後來改名《化學原理》的一本書。在書中,我提出,不同元素的原子結構,大致是這樣的……”
“綜合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