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見孫元起錯愕的表情。扛著紙牌接人的梁啟超笑得前俯後仰:”百熙,他鄉遇故知的滋味,較之洞房花燭夜如何?”
孫元起這才想起,當初在曰本的時候,馬君武和自己說過,任公三四月間去了美國。當時劉斌還說 ”沒準在大洋彼岸能遇上”。結果還真讓他給蒙著了 !
兩人寒暄未畢,本來督促力夫搬運裝置的劉斌也聞訊趕來,盯著梁啟超的腦袋左右打星。;
孫元起叱道:”吉甫,還不趕快見過樑先生!“
劉斌快步上前。緊握住梁啟超的手,雙眼依然不離梁啟超腦袋左右:”梁先生。您的腦袋可不是血肉,得是黃金鑄成的,價值十萬兩白銀啊!所以,務必多保重!“
梁啟超捧腹大笑。孫元起則是哭笑不得,礙著眾人面不好多說,只好狠狠地瞅了劉斌一眼:小子,等著秋後算賬吧你!嚇得劉斌一溜煙地跑遠,去看護那些裝置了。
諸事安排妥當,兩人才在旅館尋個僻靜的地方,放聲高談。孫元起這時才知道,梁啟超原來是應美洲保皇會的邀請,來美洲遊歷,並考察民主共和政體的。三潘市是華人最多的地方,也是美洲保皇會的總部所在,故而梁啟超在此逗留。
儘管伯格曼先生的一席話讓孫元起打消了從政的念頭,但並不影晌他對政治的好奇,連聲問道:“ 任公,此次考察有何收穫?”
”收穫倒算不上,只是有些感想,與百熙說說,還望多多指正。”梁啟超略略思考片刻,接著說道:“以前看歐美的書籍,每每都說民主共和政體好。當時只是格於文字表象,未見咅國究竟如何,不好妄加 評論。這次來美國,總算見到了真實情況,回頭再看,才明白民主共和乃是由具體歷史環境所形成的, 並非放諸四海首準的國體,至少不適合我中華。“
”哦?”孫元起被梁啟超的話吊起了胃口。
梁啟超分析道:”這民主共和最早出現在歐洲;比如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等,面積不及中華一省,人民也多是同族。地小,則咅級領主很少有割據獨立之野望:同族,則諸人的願望容易統一,也容易達成。此為歐洲各國實行民主共和的根本。
”至於美洲的美利堅和加拿大,都是環境優越、地廣人稀,每個人的生活都比較富足穩定,欲求也 容易得到滿足。加上地理所限,幾乎沒有外敵入侵,人民性情自然趨於平和。此為美洲咅國實行民主共 和的根本。
”再回頭審視我中華,人口眾多、環境複雜、種族不一,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假如實行民主 ;遇到一事,全國四萬萬人人執一辭,則‘議未決而兵已渡河矣';!如果推行民主,全國二十餘省區必然 各自擁兵。則唐末藩鎮割據再現矣!再加上四周列強環伺。梁某可以斷言:實行民主共和之日,便是中 華瓜分豆剖之時。“
孫元起默默地點點頭:北洋時期推行共和政體,導致南北割據不說,後來還出現了滇系、桂系、直 系、皖系、奉系的名目。北伐戰爭勝利後,更是軍閥林立。有槍桿子的幾乎都畫地為界,搞起了獨立小王國。要不是校長過人的政治手腕,再加上太祖爺的氣吞6合橫掃千軍,現在的中國就是小歐盟!
想到這裡。孫元起問道:”既然如此,任公你覺得中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政體比較好呢?” 梁啟超說:”我的觀點是,開明**!“ ”開明**?好!好!好!”孫元起撫手稱讚。
在1903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的主流聲音有兩種:一個是維持現有體制,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是年齡大、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舊式讀書人,他們生長、生活在現有體制下數十年,對現有體制擁有深厚的感情, 不願意發生任何變動;另一個則是世界上比較流行的君主立憲,為大多數中青年舊式讀書人、新式學堂學生所支援,隨著時間發展。漸漸為大多數民眾所接受。正如當時人所說:”今日立憲之聲;洋洋遍全 國矣。上自勳戚大臣,下逮校舍學子;靡不曰立憲立憲,一唱百和;異口同聲。”至於後來成為主流的 派,在1903年至1908年間還屬於恐怖主義組織範疇。
或許有些讀者不滿;中國怎麼能不推翻滿清統治呢?說是奴性也好,說是慣性也好。事實上就是如 此,在二百六十年的統治下,滿清皇室已經被國民普遍接受,而且比較受尊重。(就好比現在。)絕大 多數國民對於皇室的存在,不能說鼎力支援,至少是不持反對態度的。所以此時君主立憲大行其道。;
可是淆皇室對於君主立憲並不熱心。覺得新制度限制了滿淆貴族的太多特權,常常是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