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線和1900年法國物理學家維拉德發現γ射線的實驗方案和結果,認為a射線帶正電,很容易被薄層物質吸收;β射線是由高速的負電粒子組成,即是湯姆孫所研究的陰極射線;而γ射線在磁場中不受偏折,具有極強的貫穿力。並大膽猜測γ射線是一種能量子。唯一遺憾的是手頭沒有資料和實驗器材,這樣,文章既沒有參考文獻,也沒有實驗資料,只有實驗設計方案和實驗結果。
其實實驗結果應該寫成這樣:a射線是氦核的離子流,β射線是高速的負電離子流,γ射線則是高能光子。可這些在現階段既無法說明,也無法驗證,只能隱晦的表明。
文章內容,對於孫元起來說是很簡單。只是論文用英文寫成,修改潤色還是花費了將近兩個小時。看看時間,已經快八點了,離昨天進馬神廟的八點半還差半個小時。連忙收拾好東西,準備出門。
下樓的時候,康格先生正坐在客廳沙發上看報紙,聽見樓梯響,抬頭和孫元起打了一聲招呼:“york,昨晚上休息得好麼?”
“休息得非常好,先生。”孫元起答道,“非常感謝您的幫助。”
康格拿起桌子上的一個信封,遞給孫元起:“等你看到這個,再說謝謝也不遲。”
孫元起很好奇,開啟一看,是康格先生以美國駐華公使館名義開出的,一張是證明孫元起的學歷,另一張則是給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孫家鼐的推薦函。萍水相逢,便給予如此大的幫助,一時之間,孫元起感激涕零,竟愣住了。
半晌,才真摯的對康格先生說:“謝謝!”
“不客氣!”康格先生聳聳肩,對孫元起說:“一起坐下吃早餐吧?”
“啊,我沒有時間了!實在對不起,康格先生,我想我得現在就走。”孫元起這才想起自己趕時間,連忙拿著信封跑上樓。從書包裡拿出新鮮出爐的論文《鈾、釙、鐳輻射射線的實驗研究》,在文後加了一句:;
“謹以此文,誠摯感謝康格先生的熱忱幫助!”
到了樓下,康格先生又遞給了孫元起一個包裹,順手還給他戴了頂帽子,笑著說:“或許以後,你在清國應該帶著這頂帽子!”
孫元起摘下帽子一看,原來卻是個綴著根假辮子的瓜皮帽,一想:是了,把推薦信交給孫家鼐,可就坐實了自己是大清的人,再不留辮子,估計就得被拖到菜市口“咔嚓”嘍!於是又把帽子扣回頭上。把手中的論文遞給康格先生,鄭重其事的對他說:
“先生,這是我在美國研究的成果之一,請您把它投給美國的《science》或者英國的《nature》。謹以此文,表示我對您的感謝!”說完,深深的一鞠躬,然後轉身跑出大使館。
康格先生翻開手中的論文,裡面都是一些物理實驗,看不大懂,最後發現居然沒有作者和通訊地址,只好掏出鋼筆,在上面加了兩行:
yorkjohnson
professorofphysics,nationalkingshimuniversity
出了大使館,孫元起一溜煙的往馬神廟跑。出東交民巷的時候,看見那群士兵,還氣喘吁吁的和他們說了聲“goodmorning”。這句話最順溜,從最初學英語就是這一句。
比起昨兒來的時候如同無頭蒼蠅,今天顯得目的性強多了。只是那頂帽子實在彆扭,天熱不說,尤其是跑動的時候,後面晃盪著一根辮子,怎麼瞧,都覺得像是拖著根尾巴。一揚手,又把帽子塞進包裹裡。
大清早,除了早起扛活的苦哈哈,街上沒有什麼人。這時候一個身著洋服的高個兒“日本人”在街上飛奔,非常吸引眼球。周邊那些遛鳥的爺兒看著新鮮,嘖嘖稱歎:“大清早,洋鬼子怎麼了這是,被狗攆啦?”
到了馬神廟,直接無視那個矮老頭,兔子似的竄了進去,還按著昨天的老路轉悠起來。鳥聲依舊,蟬鳴依舊,除了屋子比初見時候破敗些,其他的沒什麼變化。手裡捏著手機,穿行在樹蔭間,希望能找到訊號。
人生不如意事常**,折騰了將近兩個小時,沒找到絲毫訊號。
“看來是沒戲了。”孫元起垂頭喪氣的想,就手找了條石凳坐了下去,這時候才發覺肚子餓得厲害。開啟包裹,裡面不僅有一件長衫、十來枚鷹洋,甚至還有兩塊麵包,想來後者是康格先生今兒早上臨時放進去的,頓時覺得這個包裹沉甸甸的。孫元起拿起一塊麵包,細細的咀嚼著。
一塊麵包還沒啃完,聽到前面院子一陣喧鬧,想起自己還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