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寫教材也功在千秋,已經在政壇立於不敗之地。無論誰上臺,開始都不會虧待你,關鍵是之後。
“你的根基,包括經世大學、北平鐵廠、人際關係等,都在京城。而京城附近正是袁項城的勢力範圍,所以袁項城必須交好。好在他如今是落地鳳凰不如雞,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百熙你只要寫幾封交好的信,保準他對你刮目相看。
“燒孫大炮的冷灶和與袁項城交好,並非是必須兩選一,完全可以兩邊下注。而且孫大炮現在也頗為落魄,‘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百熙可以捐贈他一筆不大不小的款項,再把北平鐵廠的炮送上幾門,難道他以後還會虧待你?”
能夠交好這兩位民初偉人,孫元起當然千般願意,只是現在自己一身關乎無數親朋故舊的安危,這種風險性頗高的舉動,實在需要仔細權衡利弊。
見孫元起一直沒有表態,楊度隱約猜到孫元起的顧忌,當下大包大攬道:“百熙不用擔心,這種事由我來做就好。”
“你來做?”孫元起頗為驚訝。…;
“當然!”楊度“譁”一聲開啟紙扇,“難道你不知道?幕僚就是專門替東主做這種髒活累活的。”
既然有人願意主動承攬這種疏通下水道的活,孫元起自然大喜過望,撥付他一筆經費,任由他折騰去了。
接下來的日子,各種事情層出不窮,局勢也越來越混亂,幸好總體上沒有超出孫元起的認識範圍:
第一件大事,各省代表終於把請願書送到了都察院,都察院不敢耽擱,趕緊把這塊燙手的山芋扔到軍機處。沒幾天,軍機處便轉下上諭,大意是:“我國幅員遼闊,人民知識水平不高,立憲籌備工作也沒有到位,如果著急開議會,會破壞當前和諧穩定的大局。”乾淨利落地予以拒絕。——這是不是和當今政府對待官員任前財產公示的態度一模一樣?——至此,第一次國會請願失敗。
第二件大事,是大年初三廣州新軍發動起義,其中首次出現了迫擊炮的身影,給清廷極大地打擊。雖然最終戰敗,但餘部在香港革命黨的接應下,順利逃出廣州城。果然不出魏鎮雄、劉慶恩等人所料,清廷絲毫沒有意識到迫擊炮是北平鐵廠流出去的。當然,廣州新軍也採購了部分迫擊炮,清廷不懷疑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件大事,則是1910年2月22日軍機大臣戴鴻慈病逝。戴鴻慈原任法部尚書,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司法部長,於1909年10月6日接替過世的張之洞,進入軍機處,擔任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他也是清朝二三百年裡廣東省籍任職最高的官員,為此,廣東籍翰林曾在北京廣東會館隆重祝賀戴鴻慈入閣。誰知道到才過四個多月,他便駕鶴西去。軍機處再次用一條軍機大臣的性命證明:軍機處六人魔咒牢不可破!
#c
二二八、且願銜花效黃雀
楊度帶著錢款施施然離開北京,開始了他合縱連橫的無雙辯士生涯。孫元起則苦命地留在京城,依舊過著朝九晚五的副部級公務員生活。學部的事情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每天軍機處總會轉來一些奏摺,需要學部辦理。1909年底到1910年初,孫元起就一直忙於籌辦京師圖書館和籌建京師分科大學的事情。
京師圖書館就是國家圖書館前身。中國自古有愛書藏書的優良傳統,國立藏書機構很早便已經出現。如今新建圖書館,各地官司宦士紳捐贈的熱情比往經世大學送書還積極許多。孫元起搭建起裡面的人員架構,圖書館很快就正常運轉起來。
至於分科大學,則類似今天大學裡分設的各種學院。京師大學堂在開設之初就被定義為中國最高等的綜合大學,學科廣泛涉及文、理、工、農、醫、法等諸多方面。學生入學後,根據專業,按照《章程》規定學習相應科目,成績合格後予以畢業。
其次,老師經常缺崗,導致一些課程無法正常授課。京師大學堂的老師,要麼是有點學問的本土官僚,要麼是從國外聘請的洋教習。本土官僚多半俗緣未了,一邊在京師大學堂做老師,一邊與京中各部(是敏感詞不?)長官勾勾搭搭眉來眼去,期望撈箇中意的實缺。一旦得償所願,馬上離開學校,哪管聽課學生的死活?至於那些洋教習,則多是在本國混不下去的失敗者,被迫來到傳說中盛產黃金和香料的東亞淘金,本身也沒多少真才實學。京師大學堂只是他們短暫的棲身之所,哪天碰到發財良機,絕對是飄然而去,不帶走一片雲彩。
有鑑於此,從1908年開始,學部就籌議把京師大學堂仕學館按照學科拆分成不同專科,分開管理。經過